民國之文豪崛起

王梓鈞

都市生活

“賣棗卷兒,糖面座兒,白糖大發糕哇!”
“杏仁茶哩個真好喝,青絲玫瑰白糖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12章【周維烈的高考】

民國之文豪崛起 by 王梓鈞

2019-1-20 14:21

  1942年的國際戰事瞬息萬變。
  蘇聯已經結束了冬季攻勢,再次轉入防禦狀態。日本在東南亞氣焰囂張,英國、美國和荷蘭的東南亞殖民地軍隊不斷投降,日軍至此在南線戰役中獲得全勝。
  同時,介於共黨敵後部隊和義勇軍的襲擾,日軍開始對華北淪陷區實行“三光政策”。
  而美國在面臨太平洋戰爭初期的不利局面,派遣轟炸機編隊對日展開“杜立特空襲”。十六架陸基轟炸機直接從航母上起飛,對橫濱、神戶、大阪、名古屋等地的10座軍事工業目標進行了轟炸。
  盡管這次的轟炸效果微乎其微,但帶來的影響卻非常大。
  美國空襲日本的消息傳出後,中美兩國都壹片歡騰。而日本政府在民眾心目中的威信則發生了動搖,日本民間對政府是否有能力贏得戰爭的質疑聲越來越大。
  日本陸軍立即把鍋甩給海軍,海軍只能無奈的將航母編隊從印度洋調回本土。對於海軍來說很郁悶,在印度洋他們能立功,在本國海域防守則只能看著別人立功。
  於是乎,山本五十六高喊著“美軍太平洋艦隊壹日不除,帝國壹日不得安寧”的口號,毅然發動了“中途島戰役”。這壹戰,日本海軍遭受重創,成為美日兩國海軍力量對比的轉折點。
  自從去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法幣前所未有的瘋狂貶值。日本把淪陷區的法幣壹股腦扔向國統區和解放區,其中混雜了大量假幣,在賺取大量物資的同時,更嚴重沖擊了非淪陷區的金融市場。
  解放區不得不禁用法幣,改用共黨發行的“抗幣”,而國民政府則選了另壹種方式報復——印偽鈔,以假對假。
  此事由戴笠親自策劃執行,通過漢奸周佛海弄到日偽銀行的印鈔票版,再通過宋子文聯系美國印鈔廠進行仿制。這些假幣都是汪偽政府發行的“中儲券”,由美國印鈔廠仿制後很快運回重慶,專門用來在淪陷區搶購物資和賄賂漢奸。
  然而,這些假鈔很快就被發現了,不是因為印得太假,而是印得太真。
  美國仿制的汪偽政府假鈔,由於紙張精良、印刷精美,居然比真鈔都更像真鈔,讓人壹眼就能發現區別。
  不得已之下,戴笠只能在重慶歌樂山籌辦偽鈔工廠,終於杜絕了偽鈔印得太真的缺點。雖然汪偽政府嚴厲打擊假鈔,但根本沒有辦法,到抗戰勝利時,每壹千元“中儲券”就有壹元是戴笠印的假幣。
  無獨有偶,日偽方面也在瘋狂制造國統區和解放區的假鈔。但共黨發行的“抗幣”更加粗糙,甚至還帶著些許毛邊,日偽制造的“抗幣”也是比真的還真……
  五月底,周維烈順利通過高中畢業考試。
  就兒子的擇校問題,周赫煊和張樂怡展開了長達壹個月的爭執,最後不得不讓兒子自己來做決定。張樂怡整日苦勸,周赫煊則壹句話沒說,直接把華羅庚的論文扔給兒子。
  毫無懸念,周維烈選擇了西南聯大。
  由於時間不太夠,周赫煊只能讓孫永浩帶維烈坐飛機去昆明。張樂怡也想跟著,可惜她正在懷孕期間,家裏根本不可能讓她到處跑。
  今年的高考已經取消了統考,改為執行聯合招生區制度,昆明區這邊只有2所大學,由西南聯大作為召集學校,考試地點也設在西南聯大。報名、命題和閱卷由教育部規定,但具體操作由考區自己決定。
  現在已經好很多了,抗戰前的大學入學試題那才是真的刁鉆。比如1933年的國立北洋工學院自主命題,第壹場第壹題為作文,題目為:常凱申對日不抵抗,宋子文在歐美大借款,試述其事實而評論之。
  來到昆明後,孫永浩先帶著少爺在城內選了家旅店,然後前往西南聯大的辦事處報名。這天已經快到截止日期了,報名考試的學生不多,沒有排隊便直接進去。
  負責報名的是個中年人,他瞅了瞅孫永浩和周維烈,說道:“請出示相關證件。”
  孫永浩連忙拿出證件,說道:“這是我家少爺的高中畢業證書。”
  中年人隨手拿起畢業證翻看,明顯楞了壹下,問道:“小朋友剛滿12歲?”
  周維烈說:“12歲零三個月,虛歲13。還有,我不是小朋友,妳可以叫我周同學。”
  “好吧,周同學,”中年人頗為稀奇地說,“妳有把握能考上大學?”
  周維烈道:“我要讀西南聯大,我喜歡數學,我想做華羅庚教授的學生。”
  “有誌氣,祝妳考試順利。”中年人拿出壹張報名表格讓周維烈自己填。
  又在昆明住了幾日,終於等到正式開考。
  或許是因為夥食好,又被逼著日常鍛煉,這兩年周維烈個子長得很快,已經超過1米5了,在普遍營養不良的民國非常難得。他獨自走進考場,居然沒有引起太多的註意,因為還有比他更矮的考生。
  檢查準考證,入場,發卷,開考。
  先要說明壹下,西南聯大此時的考卷有四套。
  科目略有差別,分為“文法組”和“理工組”,也就是文理分科考試。在這個基礎上,又分為大後方考卷和淪陷區考卷,淪陷區考卷更簡單壹些,是為了體現對敵占區學生的關懷。
  周維烈考的是大後方理科卷,數理化更難壹些,文史地相對簡單。
  第壹科,國文。
  第壹題,作文:記述童年最深刻的壹段印象。
  周維烈沒有直接開始做題,而是把所有題目都瀏覽了壹遍,再回來寫作文。這小子連草稿都不打,直接在試卷上開搞,寫的是剛搬來重慶時,老爸帶著他們兄弟姊妹在江上釣魚。最後還得出結論,萬物皆有規律,需要細心的發現和掌握,同時還要勇於求教,任何人都可能比妳懂的更多。
  第二題,文言譯語體。
  就是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而且還需要自己斷句,因為給出的文章沒有標點。這題還算湊合,周維烈大致讀懂了,翻譯得八九不離十。
  第三題,語體譯文言。
  嗯,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周維烈的超級弱項。他搗鼓半天終於磕磕絆絆翻譯完成,能得幾分只有天知道,幸好這是理科卷,文科卷非把他逼瘋不可。
  沒了,就這麽多,語文考試的試題只有三道。
  七門課壹共考了三天,其中歷史和地理並考,史地兩門課加起來滿分100分。物理和化學只考壹科,任選。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