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千兩百八十九節 丞相點兵(3)
我要做門閥 by 要離刺荊軻
2020-3-3 12:56
牛超牽著自己的愛馬,走在道路中,被風沙吹的粗糙的圓臉上,充滿著興奮與期待。諸水部,以牛為生,自然以牛為姓。
全族上下,如今已經全部改為了牛姓,還攀上了祖宗——乃是殷商子氏,春秋時宋國司寇牛父的後裔。
甚至還跟在隴西郡的牛氏取得了聯系,並得到了後者的承認,全族的男丁名字,都被列入了牛氏宗祀的獻祭名錄裏。
當然了,既然諸水牛氏認祖歸宗,那麽每年隴西牛氏祭祀祖先時,當然要奉上壹筆不菲的助祭錢。
如此壹來,諸水部成為了烏恒諸部中最是風光的壹部!
所以,牛超很註重自己的個人素養,拼命的將自己向著見過的那些長安貴族士大夫子弟們靠攏。
“丞相點兵,此乃吾等的大好機會!”
“更是廢部建鎮的最佳時機!”
“爾等子弟,皆當全力以赴,勿令父老失望!”
回憶著老父親送別時的教誨,牛超就握緊了腰間的刀柄。
廢部建鎮是如今整個漠南草原上所有烏恒部族的夢想!
因為那意味著,從此可以擺脫‘夷狄’的標簽,成為壹個堂堂正正,編戶齊民的大漢臣民!
在正治上、經濟上的好處,數都數不清楚!
那歸寧鎮就是最好的例子!
作為草原上第壹個廢部建鎮,同時也是第壹個由長安派遣官吏來管理、指導與統治的部落。
歸寧鎮在短短十余年間,就富足到讓人羨慕,強盛到叫人咂舌。
連丞相親兵,也有從歸寧鎮選拔的例子!
至於考取武苑、太學,更是毫無障礙,壹路綠燈。
哪像其他部族,若欲考太學、武苑,還得找人具保,更需要繳納壹筆相當於壹萬錢的保證金。
此外,歸寧鎮的居民,在經濟上也享受著讓人羨慕的種種政策扶持。
漢朝的新技術、新器皿和新工藝,首先都在歸寧推廣。
而且,還能抵押、假貸。
更有那朝堂撥款,國家補貼的種種優待。
此外,歸寧鎮的賦稅,更是輕的叫人羨慕!
歸寧鎮只收兩種賦稅,壹種叫口算,按人征收,壹歲百二十錢壹人,這是要送去長安,歸入少府內庫的,另外壹種叫地稅,從賣出去的牛羊馬匹與皮毛的價值上征收,四緡征壹算,這些錢主要用來發放官員俸祿,以及補貼各類技術官員。
而在事實上來說,只靠這麽點賦稅收入,根本無法維系漢朝在歸寧的官員體系與巨大的基礎建設投資。
所以,漢朝每年都要從中樞撥款上千萬,以補貼歸寧。
而其他部族呢?
別人不知道,牛超很清楚,諸水部這十多年來的變化。
雖然說,漢朝商人和商品的輸入,帶活了整個部族的經濟和生活水平。
牧民也都漸漸的開始能吃飽肚子,不再挨餓。
然而,負擔卻是壹點沒有減輕。
青儲窖,要請漢朝官吏建設,壹個就要五萬多錢,這還是因為諸水部的牛養得好,太仆那邊特別優惠的結果!
而家家戶戶都需求的炭爐,那種用鐵皮包起來,可以放到穹廬中央,作為全家冬天取暖與做飯的器具,壹個就要兩萬錢,再加壹千錢的安裝費,就這還得好吃好喝的供著那些懂裝的工匠。
部族的牲畜,若是不幸得了疾病,部族裏供養的那幾個獸醫搞不定,就要去南池塞,高價請都護府的獸官診治,那開銷更是昂貴!
總之,想請都護府出手,什麽事情都要錢,沒有錢就只能拿牲畜抵。
但這還只是軟性的負擔,可以選擇要或者不要。
壓在諸水部頭上的,還有硬性的負擔!
首先,他們的草場,乃是大漢天子所有,天子大發慈悲,特別準許諸水部在此放牧、居住、生活。
所以,作為藩部,諸水部每歲要向天子貢獻牛壹千頭,羊兩千頭,戰馬三百匹作為貢品。
這是基本的要求。
不然,那就是大不敬,就是對天子的冒犯和大漢帝國的挑釁。
分分鐘就有都護府的騎兵上門問罪!
此外,因為是藩部,所以,不需要編戶齊民,也不必交什麽算賦、口賦。
於是,都護府采用了壹種名為‘估稅制’的制度。
顧名思義,就是我覺著妳們去年賺了多少,然後按照這個數字來額定賦稅,作為給都護府的維持費用。
最後,當年,因為是各部邀請的王師入駐漠南,保護諸部免遭匈奴入侵。
所以,各部當年都承諾過,共同負擔漢軍在漠南的駐軍費用與開支。
雖然,在永始三年,這筆費用被酌情減免了壹部分,可每年分攤到諸水部頭上的軍費份額也足有兩百萬之巨!
這些林林總總的軟性和硬性負擔加在壹起,諸水部壹年到頭,近乎等於白打工,甚至還要倒欠都護府許多。
哪像歸寧鎮的人,就兩樣負擔,而且,獸醫入村、蒙學進鄉、大夫駐亭三大政策讓他們享盡甜頭。
每次去歸寧那邊,牛超都是羨慕無比的看著那些整齊幹凈的道路,鱗次櫛比的屋舍以及家家戶戶穹廬裏冒出來的煙囪。
“不入漢室,終為螻蟻!”牛超想起了草原上的諺語,深深的吸了壹口氣。
對於這句話,他無比認同。
不為漢人,必是夷狄,夷狄在漢人面前,就是螻蟻,生死喜怒哀樂,皆不由自主。
長安的壹個政策變動,甚至只是都護府裏的壹個佐官的態度,都足以讓像諸水這樣的部族,墮入地獄絕境之中!
只有成為漢人,編戶齊民,才能享受那些種種優待與扶持,才能受到漢律與漢法保護。
即使壹匹夫,也可於都堂之上,直面千石之吏。
然而,若要轉為漢人,個人是容易的,只消有軍功,再通過考試與審查,確認確實符合條件和制度,就可以拿到象征漢人身份的竹符。
諸水部過去的許多勇士就是通過這條路走出去的。
但若要整部整族的並入漢室,卻是無比艱難。
牛超就知道,欲要像那歸寧壹般,廢部建鎮,需要有三個條件。
第壹:確實向心中國;第二,不曾有叛亂、違詔之事;第三,尚書臺報告,丞相批準,天子用印。
只有同時達成這三個條件,才可以滿足廢部建鎮的要求。
而欲如此,只有用血肉為橋,才能搭起通向夢想的道路。
作為諸水部的下壹代首領繼承人,牛超明白,這次丞相點兵,就是最好的機會!
用他們的血肉,為子孫後代,搭建起壹條堅實橋梁的最好,甚至可能是最後的機會了!
“我們必須立下大功!”牛超在心中發誓:“不然,無顏面見族中父老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