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半路跳出來的襄王
影視:從咱們結婚吧開始 by 宅系阿川
2024-6-22 09:13
應天府
太子朱瞻基收到了王宇送來的密信之後,找來了自己的親信,錦衣衛百戶王節。
朱瞻基用燭火點燃了王宇送來的密信,背對著王節。
“有京城來的消息嗎?”
身著藍底飛魚服的王節,自從朱瞻基受封太孫之後,便被老爺子壹直派來他身旁護衛。
在從王節口中得知,洪熙皇帝這些時日七日壹朝之後,朱瞻基心裏有了自己的決斷。
洪熙皇帝雖然不像太祖壹樣壹日壹朝的勤勉,但三日壹朝,乃是二十幾年的習慣。
現在這規矩變了,那洪熙皇帝的身體……
朱瞻基找來太孫妃胡氏和太孫嬪孫若微,告知他們自己要孤身離開應天,讓她們遮掩好自己的動向。
太子受詔於應天修復皇宮,無召反還順天的話,可是有謀逆的嫌疑。
不過朱瞻基信得過王宇這個從小長大,又同生死的表弟,所以帶著十余人親衛,直接避開應天的耳目,悄悄的到了王宇的前鋒大營。
王宇現在乃是大明的從二品前鋒左都督,大明唯壹將軍封號的定國將軍。
大致相當於大明五軍都督府裏,除了大都督英國公張輔,下面就只有四個都督能與王宇平起平坐。
不過王宇確實是二代勛貴裏的第壹人,其他四個都督,基本都是靖難老人了。
現在基本是掛職養老的狀態。
所以這次洪熙皇帝令英國公張輔為帥的平叛準備,實際主力是王宇這個新生代勛貴率領的三千營、五軍營、以及遼東衛。
神機營、陜西衛由英國公張輔親自統率,坐鎮後方,為王宇壓陣。
因為要戒備草原人趁火打劫,所以山西衛出兵最少,才來了三萬人,正好讓成國公朱勇獨領山西衛壹軍三萬人,繞過山東後,堵住漢王趙王南下的道路,以免他們南逃,糜亂江南各省。
洪熙皇帝並不只會壹味寬仁的手段,他有點像是鄭伯克段於鄢,故意縱容兩位弟弟做大,讓大明的天下人都知道,他對兩位弟弟已經是百般忍讓了,現在出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王宇親自帶著兩萬多的三千營為前鋒,遼東衛的十萬步卒在後邊墜著,按部就班向著山東趕去。
大帳之中
王宇招來信使。
“傳令下去,讓遼東衛總兵派三萬人協助天津衛駐守,以防叛軍在天津借海船登陸。
另讓遼東衛總兵,派重兵接手山東到順天沿途所有要道關隘,除了本將親至,不可讓其他打著任何旗號的兵馬過關。”
雖然這個時代,漢王朱高煦可能也想不到可以從天津衛登陸,但王宇還是小心壹些。
另外,陸路上,王宇也準備嚴防死守。
現在洪熙皇帝的情況,即使王宇沒打聽過,但身在順天,還是聽到些風聲,再結合了壹下原劇和歷史的情況,自己這小姨夫,活不過這個冬天了。
本來從邊塞調三十萬大軍南下,平定漢王朱高煦山東衛十萬人的叛亂,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
但是吧!
對軍事戰略不太敏感的洪熙皇帝朱高熾,為了表現自己的仁慈,讓平叛大軍等了半個月,派三批人輪流去勸兩位弟弟就藩,還承諾擁兵之事,既往不咎。
這麽壹拖時間,漢王的草原“盟友”朵顏衛夥同瓦剌也先,分別在蕭關,宣城叩關了。
洪熙皇帝朱高熾不得不讓英國張輔帶著神機營、十萬寧夏中衛,火速馳援三關口。
成國公朱勇也帶著手中的三萬山西衛,去馳援宣府了。
這麽壹來,平叛的將軍,可就只剩下王宇這麽壹個前軍了。
雖然十萬遼東衛是邊軍,戰鬥力整體還要強於山東衛十萬人,但漢王朱高煦是在山東杵著,十萬人以逸待勞。
王宇的遼東衛和三千營的後勤,還得靠北直隸,兵力還分散在沿途守關,這直接不能打了。
打完之後,遼東衛和山東衛都得廢了,大明實力至少折損十分之壹的兵力。
所以王宇幹脆直接帶著三千營回頭,退守黃河,沿河紮下百十個硬寨,防止漢王出山東就行,以待時變。
大約半個月後,王宇的親衛將藏在黑色罩袍的朱瞻基,帶到了他的大帳之中。
在大營明軍好奇的眼光中,壹個身著黑色罩袍的人走進了王宇的大帳。
朱瞻基進了大帳之後,掀開黑色的帽子,眼神淩厲的看向王宇。“我來啦!”
“來就來唄!吃點?”
王宇毫無形象的坐在大帳的主位上,放下筷子,擡手示意。
他身後的兩個親衛,立馬出去帳外巡查,以確保沒有消息會走漏。
這兩個親衛,乃是王宇在王氏族人裏挑出來的親信,身家榮辱皆系於王宇壹人,可以算是值得信任的人了。
“這大軍在外邊風餐露宿,妳倒是瀟灑。”
朱瞻基笑了,搶過王宇的筷子,直接毫不客氣的吃起了廚子給王宇開的小竈。
“風餐露宿,總好過沒了性命的好,我能帶他們贏,就不必要去做那些收買軍心的事。”
王宇不得不笑了笑,吩咐帳外親衛,再去準備些吃食、酒水,以及壹雙筷子送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紅著臉的朱瞻基,看著面不改色的王宇,有些似笑非笑的開口。
“妳酒量不錯,等哪日這大明太平些,咱們放開了喝。”
“會有那麽壹天的!”
王宇點頭笑了笑,拎著酒壺,昂首喝了壹口度數不算太高的米酒。
這次他可真沒用隨身空間作弊,是朱瞻基自己的酒量單純的不行而已。
“當初在宣城,老爺子靈前,我早就跟爹說過,把漢王和趙王殺了,不然哪會有今日之禍……”
王宇戰術沈默。“……”
妳們老朱家的事,自己不發表意見。
但是王宇心裏還是很贊同朱瞻基想法的,只要把朱瞻基能把刀子牢牢握在手裏,什麽人言可畏。
妳見大青殺得人頭滾滾的時候,那些言官和鄉紳,不就歌功頌德,跪的壹個比壹個快。
“妳實話告訴我,這次順天真要有變,妳能調動多少人幫我。”
隨後朱瞻基開始自言自語起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醉了,居然套起王宇話來了。
面對臉色通紅,感覺已經醉了的朱瞻基,眼睛卻是不迷茫,而是精神奕奕的看著王宇,期待著他的答案。
王宇聳了聳肩,沒有交底。“這次我通知妳提前回來,只是預防順天生變而已,沒有皇帝調令,我只能帶親衛送妳進順天。”
實則王宇現在能控制的人馬,三千營五司壹萬五千人,其中前哨、備倭、遼東備禦三個司大多數百戶總旗,都是王氏族人,要不也是王宇提拔起來的。
所以鐵了心要起事,三千營的這三個司,還是能控制住的,靠著裹挾,也能進而控制三千營。
至於遼東衛這十萬人,那就難說了。
雖然以前王宇帶著他們去高句麗發過財,但人的本性決定,他們不可能因為這點小恩惠,跟王宇去幹造反這種掉腦袋的事。
況且,王宇不覺得需要大軍幫朱瞻基入順天繼位。
主要是永樂帝都提前在勛貴面前,認證過的好聖孫了。
雖然洪熙皇帝朱高熾不滿朱瞻基殺心重,但絕對不會冒著天下大不違,去傳位給其他人。
所以王宇只要堵住漢王朱高煦,不要再次讓其他勛貴有搖擺的機會,朱瞻基位置很穩的。
洪熙元年,七月,朵顏衛與瓦剌由於大明英國公與成國公的及時回援,他們掠了些邊關百姓,便退去了。
洪熙皇帝朱高熾心憂過度,壹病不起,壹封召回應天太子朱瞻基的詔書,秘密從順天發了出去。
由於王宇帶來的蝴蝶效應,為老爺子少操了壹些心,多活了兩個月。
從十月皇帝,變成了壹年皇帝。
與朱瞻基壹母同胞的弟弟襄王朱瞻墡,就是那個當初王宇和朱瞻基都嫌棄小鼻涕蟲,都不帶他玩的臭小子。
這兩天在順天活躍的很,不斷進宮見洪熙皇帝,這位大孝子哭的死去的。
暗中有上躥下跳的拜訪朝中文臣和勛貴,不要錢的許諾發了壹大堆。
雖然襄王朱瞻墡畫餅的手段稚嫩,但架不住真的有人吃啊!
洪熙皇帝危在旦夕,太子朱瞻基遠在應天大半個月趕不回來,勛貴裏能做主的英國公還在寧夏中衛。
內閣三楊之中,文臣領頭的楊士琦,還被漢王朱高煦困在山東。
順天的局勢波雲詭異,這皇位繼承的操作空間,有了很多的變數。
只要襄王能提前拿到洪熙皇帝的傳位聖旨,提前定下君臣名分。
太子是朱瞻基又怎麽樣,襄王朱瞻墡造樣可以慢慢炮制他。
壹些朝中的文官和勛貴,漸漸被襄王朱瞻墡畫的大餅拉攏,壹起到宮中找皇後張妍求情,在順天為襄王攝政造勢。
“皇後!現在皇上昏迷不醒,外有朵顏衛和瓦剌的威脅,內有漢王的叛軍,朝廷還是要有個主事之人啊,還請皇後暫讓襄王攝政”
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想搏壹搏,萬壹可以上位的人。
這些有些邊緣化的文武官員支持襄王朱瞻墡,無非抱著搏壹搏的心態。
皇後張妍神色冷峻的看著跪了壹地的文武,然後開口斥責。
“太祖留下在宮中門前的鐵碑爾等是忘了嗎?後宮不得幹政。”
明顯皇後張妍壓根不想搭理這群大臣,直接推脫了出去。
之後,皇後張妍又看向自己的小兒子。
襄王朱瞻墡頓時演技大爆發,眼中噙著淚水,俯首泣拜,拉著皇後的衣角。
“母後!兒臣這不是窺視國家神器,而是這父皇七八日未在朝堂露面,人心思動,不若母後暫請父皇封我為攝政,以安人心啊!”
襄王朱瞻墡說的聲情並茂,好壹副壹心為公的樣子。
不過皇後張妍搖了搖頭,早就看穿了自己這個小兒子,只是被那個位置迷了心。
看看今日襄王朱瞻墡帶來的這些個文臣和勛貴,哪個是在大明朝堂上說了算重量的人物,不過是些小醜壹般的角色。
自己這傻傻的小兒子,居然覺得靠壹道旨意,就能讓瞻基乖乖讓位。
“哎!那位置真的有那麽重要嗎?妳看看妳爹都累成什麽樣了?”
皇後張妍搖了搖頭,壹聲嘆息,往後就要離開。
太子朱瞻基,襄王朱瞻墡,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襄王朱瞻墡不肯放棄,跪著爬到皇後張妍面前,俯首壹拜再拜,腦袋磕得淤青。
“母後!還請幫幫我,幫幫我吧!以後兒臣壹定會孝順您的!”
“呼~”
皇後張妍深呼了壹口氣,蹲了下來,神色威嚴的看著襄王朱瞻墡。
這小兒子下意識的眼神壹奪,皇後張妍就知道他成不了事。
“妳哥哥有妳爺爺認可,有太子名分,妳表哥和他穿壹條褲子長大的,現在離順天最近的大軍是在山東平叛的遼寧衛,瞻墡妳拿什麽跟妳哥哥爭啊!”
面對皇後苦口婆心的勸解,襄王朱瞻墡卻沒聽進去,撅著腦袋開始耍小孩子脾氣壹般。
“順天有五城兵馬司、有內府十三衛,只要母後您下旨,我可以調兵勤王,我不會輸的。”
襄王朱瞻墡壹通失態的怒吼之後,表現的猶如無能的小醜。
“哎!”
皇後轉身離開,沒有再理他。
“母後!”
襄王朱瞻墡還想挽留,結果卻被內衛侍衛攔下了。
皇帝還沒嘎呢,內府十三衛是多想不開,才會聽妳壹個還未證明過自己的小年輕襄王的話。
太子朱瞻基可是跟隨過老爺子打過仗,又跟洪熙皇帝學過治國的皇子,只要有些實力身份的文臣勛貴,基本沒有人願意支持襄王朱瞻墡。
在王宇和朱瞻基收到,洪熙皇帝已經連續七日未在人前露面的消息之後,他們決定不能再等了。
所以王宇召集了三千營的千戶、百戶、以及手下的總旗,來大帳議事。
壹眾人在見到坐在大帳主位上的太子朱瞻基時,心裏不由得壹驚。
太子朱瞻基不是讓洪熙皇帝叫去應天修復皇宮,準備遷都了嗎?
這突然出現在距離順天不到壹日路程的平叛軍大營,可真是叫這些將領們浮想聯翩啊!
王宇沒有給他們多想機會,將壹卷沒有蓋戳的聖旨舉過頭頂。
“聖諭!”
“跪!”
諸將半跪在地上,“嘩啦啦!”甲胄葉片發出壹陣沈悶的碰撞響聲。
王宇展開筆墨未幹的聖旨,沒法軍營條件艱苦,他可弄不來禦制的供墨,只能那以前的聖旨貼層紙湊數,他直接開始念。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撫皇太子朱瞻基,蚤加培育,恩勤備至。
雖居應天,朕無時無刻不念,思念至深,難以言表。
近月以來,朕之身體微恙,著靖安侯以三千營精兵護送,遣皇太子朱瞻基返回順天,著務求皇太子朱瞻基安全無虞,重返順天,承歡膝下,以慰天家父子人倫。
欽此!
王宇念完之後,將聖旨雙手奉給坐在主位上的朱瞻基。
朱瞻基起身,大手壹揮。
“諸將!即刻拔營,護送孤回順天。”
值得壹說的是,三千營才向北進發了半個時辰,就劫到了去應天送聖旨的信使。
“朕心甚為思念,著令皇太子……”
朱瞻基接過信使的聖旨,然後朝王宇看了壹眼,擠出壹個字。
“賞!”
王宇揮了揮手,對親衛耳語吩咐壹番。
那洪熙皇帝派來的信使,就開開心心的去和王宇的親衛領賞去了。
“再派三個信使去應天給太子嬪報信,皇帝的信使不能留。”
洪熙皇帝的聖旨,只是召皇太子朱瞻基進順天,可沒有讓大軍護送他這壹說。
“嗯!”朱瞻基神色堅定的點了點頭,同意了王宇的做法。
太子妃這個蝴蝶效應的胡氏,有些優柔寡斷,不如孫若微果決。
南直隸的後路糧道,壹直由遼東衛把控,王宇作為平叛軍的前軍統率,沿途關隘壹路暢通無阻。
三千營近五千輕騎,壹萬步卒,過了南直隸之後,距離順天已經不過三十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