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風少羽

歷史軍事

天啟二年,九月,京城
月夜下,城門早下鑰
整個京城九門都是緊閉著的,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八十八章 短短半年,永定縣大變樣!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by 風少羽

2023-12-10 18:59

  今年開春,這個永定縣也是湧來了越來越多的流民。
  人數越來越多。
  各方面的建設也是需要跟上。
  之前的人口還是在四萬六千人左右,而現在已經是膨脹到了六萬。
  人數壹多,在管理上面的復雜程度簡直就是乘以幾何倍數的提高。
  不過,好在這大半年的時間,倒是培養出了壹些人,張好古之前跟朱由校提到了司吏,其實在永定縣已經是漸漸的建立起來了。
  這些司吏讀書識字,讓他們負責管理這些新的流民,也是鍛煉他們的能力。
  做好明文規定。
  不準打罵流民,要進行統壹的管理。
  要安撫六萬個流民,這問題倒也不大。
  除此之外,張好古則是在這裏建立了壹個學院——大同學院。
  取義為禮運大同篇的大同二字。
  所有的候補官員都是大同書院的生員,其次就是在這裏安定下來的流民,只要是年齡到了都可以吸收進來。
  在這裏,儒家經典的東西倒不是很多。
  但是,醫學,算學,物理,建築,這些東西反倒是大行其道,有些時候,朱由校都要親自來當老師。
  除此之外,就是進行必要的政治教育課程。
  這壹批人都會是張好古的黨羽。
  而張好古也是絕不希望他們只是自己的黨羽。
  要有自己的綱領,要有執行力。
  院長是朱由校,副院長就是張好古。
  其核心理念,就是實現大同世界。
  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這話是被定義為校訓。
  除此之外,張好古這段時間也是沒閑著,就是在默寫《赤腳醫生手冊》。
  自己先搞出來,然後看看能不能弄出油版印刷,能不能做到,準備大量刊印,讓壹批批學生迅速的掌握其中的知識。
  如今的永定縣的收入主要還是來自於兩大塊。
  壹個是三大殿的修繕崔呈秀現在是包工頭。
  崔呈秀本來是巴結魏公公最後成為兵部尚書拜相入閣的,結果就是被打發到了這個永定縣。
  壹看到朱由校之後,崔呈秀態度立刻就來了壹個壹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從之前的偷奸耍滑到了現在開始老老實實的開始種田幹活。
  現在更是當上了包工頭,承包了三大殿的重建工程。
  崔呈秀的報價也不高,大概也就是三十萬兩。
  這個金額也是很快就被朱由校給接納了。
  畢竟,歷史上,那可是足足花了六百多萬兩白銀,這裏面上上下下到底有多少油水,又有多少貪墨完全就是不得而知。
  三十萬兩也就是人工成本,木料是現成的,主要是從萬歷開始就開始積攢了不少的木料。
  而崔呈秀現在也是每天誠惶誠恐。
  因為朱由校偶爾也會參與進來,看看現場進度。
  別指望在銀子上面欺瞞自己這個皇帝。
  張好古制定了壹個缺德的制度,讓這些匠人可以越級反饋。
  如果懷疑崔呈秀貪汙了銀子,就寫明原因,拿到證據,直接可以秘折舉報的。
  壹旦查實,有重賞。
  此外,就是要把每天的花銷全都做好統計,給所有的工人看,壹旦有問題,直接就給妳舉報了。
  而現在,崔呈秀面對這個情況,就算是有壹萬個膽子,他也不敢貪汙。
  其次就是,盯的太嚴實了。
  從前還是好糊弄的,但是現在,卻是不太好糊弄了。
  因為這些匠人都是識字的。
  另外,如果這三十萬兩沒用完,剩下了壹些結余的,那就當做獎金發給這些匠人。
  前提就是,驗收合格。
  沒有任何偷工減料,必須要修建好,驗收不合格,對方是皇帝,妳看著辦。
  要防止集體貪汙,集體偷工減料。
  這些手段就是要斬斷貪汙的手。
  此外,這個狗皇帝的精力不是壹般的旺盛,每天都要查看賬單。
  永定縣的第二項收入還是三足金蟾。
  除了京師,銷售量也是拓展到了全國。
  能鎮宅的寶貝。
  主要是,真的能口吐金幣。
  雖然,這玩意兒是個機關,但是,拿出來,多少也能炫耀炫耀。
  再加上朱元璋和沈萬三的傳說。
  壹個三足金蟾賣壹萬兩這不太可能,但是,壹千兩也是有可能的。
  前不久,這三足金蟾在江南往外賣,壹口氣竟是賣出了壹萬兩的天價。
  江南的士紳到底還是有錢。
  大明現在的情況也絕對是極端的貧富兩極分化,窮的啃樹皮,富人卻是可以眉頭都不眨壹下的去買壹個死物。
  這個三足金蟾帶來的利潤比起木頭還要高。
  也是永定縣重要的財政來源。
  至於生產出來的棉布和布匹規模不大,雖然賺了不少,但是原料也不多,這東西,還得是大規模的生產才能發揮出它的威力。
  ……
  ……
  “這是什麽?”
  朱由校的目光忽然間落在了壹輛輛馬車上面。
  “皇上這是從南方這裏運輸過來的紅薯!”
  張好古笑著開口道:“在福建那裏,有個陳家,他們從南洋這裏發現了壹個全新的農作物就是這種紅薯,產量極高,至少是當前糧食畝產的十倍以上,臣在戶部看到了奏疏,就命人收購紅薯,讓陳家父子來到北方專門種植紅薯,若是能推廣出來,與我大明而言可以養活千萬百姓!”
  “真有這種東西?”朱由校不由得微微壹楞。
  張好古點點頭:“臣看過了戶部的奏疏,此外,也是命人實地考察,大差不差,只是不知道在北方種植如何,因此,特地喊來陳氏壹族讓他們在京師種植壹下,若是能夠可以,我大明糧食無憂!”
  朱由校點點頭:“若真是如此,他們於國有功,朕給他們壹個爵位,回頭妳把這陳家的子弟喊來,給朕看看!”
  “吾皇聖明!”張好古笑呵呵的開口道。
  陳家的後人在清朝倒是得到了封賞,可惜遇到的是乾隆這個摳門的貨色,只是給了壹個舉人出身。
  對於能夠增產糧食技術性員工,歷朝歷代都是要無比重視的。
  朱由校笑道:“師傅莫要誇朕,朕常聽說,聖明不過天子,可是,若非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朕怎麽知道百姓疾苦,朕如何知道百姓渴求什麽?”
  張好古再次開口道:“皇上能有此心,足見吾皇壹片仁心!”
  “是朕,要感謝師傅,若非是師傅,朕又如何知道這百姓疾苦!”朱由校無比真誠的開口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