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孤獨麥客

歷史軍事

“哚!”壹枝羽箭破空飛來,釘在盧懷忠高舉著的牛皮圓盾上。
箭矢的力量很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十章 刪丹嶺

晚唐浮生 by 孤獨麥客

2024-6-22 09:44

  文德二年四月初八,天寶縣(今永昌縣西)西北的刪丹嶺上,幽深寂靜。
  這裏是河西走廊的壹處高點,擋軍道之要,北魏年間曾置城塞,遣兵守禦。
  為什麽擋軍道之要呢?因為涼州不是壹般的內地州縣,水資源沒那麽豐富,大軍出動,必須要有飲水,刪丹嶺恰好就有。
  陰山的壹些缺口谷道同樣如此。
  明明山間孔道那麽多,為什麽大家都集中走某壹條呢?很簡單,沿途有“突泉”,利於飲馬,同時也足夠寬闊,可以通行馬車。
  刪丹嶺也是這麽壹處,它還有個別名叫“水泉子”。
  嗢末魯氏宰相魯彥率五百余騎壹路追擊,沖到了刪丹嶺之上。
  而在山下,還有近兩千騎兵在慢慢匯集。他們來自嗢末、吐谷渾、龍家、粟特等部,壓陣的則是背嵬都壹部四百余騎。
  至於壹人三馬,理論上機動力不弱的豹騎都,已經遠遠地落在了後面。
  遊動在刪丹嶺以東的回鶻騎兵已經不成氣候,或驅或殺,剩不下幾個了,再也不可能對追擊大軍的後勤補給線造成威脅。
  現在,朔方軍需要控制刪丹嶺,讓追逃大軍從這個最便捷的通道過去。
  “嗖!”壹箭襲來,擦著魯彥的肩膀,釘入其身側的壹名騎士胸口。
  騎士慘叫壹聲,摔落馬下。
  沒等魯彥反應過來,更多的箭矢飛來。隨後,山谷、溪澗兩側沖出了大隊騎兵。
  在這復雜的地形之上,回鶻人完美地保持了身體平衡,弓弦連響,嗢末騎兵紛紛墜馬。
  上山下坡,對騎兵而言不是壹件很容易的事情。
  上山時身體要前傾,下山時要後仰,地形又復雜,還要不斷做出其他調整動作。射箭、廝殺非常不便,漢人騎兵做不到,但漢時的匈奴做到了,此時的回鶻人甚至做得更好。
  草原騎兵的三大優勢:騎術好、箭術好、吃苦耐勞;三大劣勢:裝備差(缺乏遠距離勁弩、缺乏防護鎧甲,甚至使用骨箭)、近戰搏殺技能弱、組織度低下。
  不過這也不絕對。
  此時的回鶻騎兵,裝備還可以,雖然比較缺鎧甲。組織度也比壹般的草原部族強。近戰搏殺確實是短板,但三大缺陷彌補了兩個,又是在復雜地形上,完全不需要近距離格鬥,壹下子就襯托得他們如天神下凡壹般。
  這是壹場精心準備的斷後伏擊!
  嗢末驟然遇襲,死傷慘重。魯彥看著紛紛落馬的自家子弟,悲憤無比,追得太急了啊!
  “大相快走!”隨從們拉著魯彥的馬韁,擁著他往山下退去。
  山下諸部騎兵見了,不用人吩咐,立刻四散開來。
  草原騎兵作戰,與中原大不相同。
  地方太大了,回旋余地太大了!
  匈奴面對進攻草原的漢軍,就四散開來,數十騎壹股,利用己方騎射能力強的優勢作戰。
  而漢軍的騎兵,幹脆“下馬地鬥”,用強弩遠距離驅逐、射殺。
  雙方鬥智鬥勇,極力揚長避短,互有殺傷。但到了最後,還是漢軍更勝壹籌,因為妳匈奴的部落大帳總不可能跑得像馬壹樣快吧,壹旦被我找到,妳就沒法四處遊鬥了,老老實實和我決戰吧。
  回鶻人的大帳在甘州刪丹,刪丹嶺則位於涼州天寶,暫時沒有必守之處,因此得以利用此處復雜的地形,伏擊完畢後,再以小規模纏鬥的方式廝殺。
  大規模騎兵列陣作戰的苦頭,他們已經在涼州城南吃過了,根本不想吃第二遍。
  壹名回鶻騎將角弓連發,射落了三名嗢末騎兵,隨後壹夾馬腹,又綴上壹人,手中鐵骨朵奮力砸下,直接將人擊落馬下。
  人馬結合得非常好!
  沖鋒的過程中,地面崎嶇不平,但他的動作壹點都沒有走形,完美地通過人馬之間的借力與結合,完成了這壹次擊殺。
  若是李紹榮在此,估計也要贊嘆。他曾經嘲諷過宣武軍半途出家的騎馬步兵騎術差,但這個回鶻騎將的馬術,似乎比他還要高明壹些,不得不讓人感嘆,術業有專攻。咱們別和打小騎馬放牧的草原人比騎術,註重發揮自己的優勢就行了。
  戰鬥在繼續。回鶻騎兵趁著伏擊得手的氣勢,壹路追殺,直沖到了山下。
  “嗖!嗖!”箭矢橫飛,慘叫連連。
  雙方的騎兵,沒有任何陣型,就在草原上中距離騎射,不斷地兜著圈子。
  背嵬都的人沖了上來。
  數百騎分成兩撥,突然繞到最大的壹股回鶻騎兵兩側,在中距離上連連發箭。
  經典的夾射戰術!
  回鶻騎兵直向前沖,結果迎面飛來數十根投矛,十余人不聲不響地墜落馬下。
  剩余的人繼續加速,試圖沖出背嵬都騎卒的夾射圈子。
  但投完槍的背嵬都精卒又從槍套裏抽出較輕便的兩米短馬槊,絲毫不懼,直接沖了上去。
  馬槊入肉聲、刀槍碰撞聲、戰馬嘶鳴聲、臨死慘叫聲交織在壹起。
  回鶻人缺乏鎧甲,近戰時很吃虧,壹下子就被擊散了。
  夾射還在繼續。
  背嵬都軍士中距離上的騎射本領不比回鶻人差,近距離還多了個投矛的絕活,面對面廝殺時還有鎧甲保護,因此這壹股百余回鶻騎兵直接就被他們磨死了,而自身傷亡不過二十余。
  草原上中小規模的騎兵纏鬥,別看沒有大型騎兵集群沖鋒那麽壯觀,但血腥程度尤有過之,傷亡人數也不會少的。
  背嵬都的精兵,之前壹直被擅長近戰肉搏的各軍騎卒嘲笑,此時直接體現出了價值。
  即便去了中原,在大片曠野之上,遇到中小規模的敵軍騎卒,他們也有優勢。
  至於大規模的騎兵集團,我不打就是了,那是各軍屬騎兵的事情。他們中的相當部分人放棄了騎弓,使用笨重的長馬槊,為的就是配合步兵作戰。
  鐵騎軍是離合之兵,沒有義務配合任何人。
  沖下山的回鶻騎兵很快被剿滅幹凈。
  “上嶺!”壹名背嵬都副將下令道。
  值涼州大勝之威,朔方軍的命令還是很好使的。嗢末等部的頭人開始聚集騎手,沿著平坦的緩坡往上沖。
  之前是吃了伏擊的虧,此時回過神來,開始利用人數優勢遠射,壹點點往上攻。
  還是缺騎馬步兵!這個時候若有數百手持步弓、強弩的步卒,哪用那麽麻煩。
  ……
  刪丹嶺以東的草原上,大隊駱駝正在行軍。
  這些都是動員起來的涼州諸部貢獻的,攜帶著粟米、豆子、箭矢,拼命往前方送。
  在駝隊旁邊,還有大批車馬正朝相反的方向行去。
  車馬上載滿了財貨,數萬男女老幼麻木地跟著,面色疲累。
  他們都是被回鶻人放棄的各部俘虜,以嗢末為主。此外還有許多六谷吐蕃部眾,這些都是降人了,部落裏的精壯都不知道去哪了,有人說被回鶻人裹挾走了,估計是吧。但留下這麽多老弱,可不就被別人俘虜了?
  沒說的,又是兩萬余六谷吐蕃,全部發往勝州三縣,編戶齊民。
  至於解救的嗢末婦孺,則是控制正在追擊回鶻騎兵的嗢末諸部的利器,暫時全安置在涼州的姑臧、神鳥二縣,同樣編戶齊民。
  邵樹德帶著天柱軍七千步騎行走在前往甘州的驛道上。
  現在的戰場又陷入了混亂之中。
  鐵騎軍、豹騎都及諸蕃部人馬,總計壹萬七千余騎,正分成數個梯次,向西追擊潰逃的回鶻、吐蕃聯軍。
  回鶻人壹開始派出小股騎兵不斷襲擾、遲滯追擊大軍,不過效果都不是很明顯。到了最後,烏姆主終於絕望了,放棄帶著吐蕃部落民壹起西逃的想法,而是裹挾著其精壯,乘馬西走。
  這人,也真有意思!
  壹開始想帶著俘虜、牛羊、財貨壹起走,後來發現不現實,涼州大敗之後,唐軍全線追擊,於是放棄了這些,轉而說動六谷吐蕃壹起跟著遷徙。
  但這同樣很慢。在遲滯行動沒有效果之後,烏姆主終於認清形勢,放棄了六谷吐蕃婦孺,只帶走精壯。
  來回折騰,不見棺材不掉淚,這是個煞筆吧!
  “大帥,豐安軍遊奕使王將軍來了。”親兵十將陸銘策馬過來,稟報道。
  “讓他過來。”
  王虔裕很快趕至:“見過大帥。”
  “王將軍,此戰突襲洪源谷、莊浪谷,瓦解敵軍心,居功甚偉。”邵樹德說道:“妳部還有多少人?”
  “豐安、經略二軍近千騎卒,另有蕃騎壹千。”
  “可有短馬槊或騎矛?”
  “有壹些將士帶了角弓,有短馬槊。”
  “不要帶長馬槊了,攜帶短馬槊和角弓,立刻追擊回鶻人。”
  “遵命。”
  追!盡最快速度追!這是如今的首要任務。
  國朝騎兵,秉承南北朝遺風,使用的馬槊較為粗長、笨重,槊刃也長,比後世明清的騎槍重多了,因為騎兵的訓練方向就不純是馬上刺殺——馬槊的武藝,和騎矛、騎槍是不壹樣的,要更復雜全面壹些,培養成本也更高。
  馬鞍旁懸掛的,壹般是短馬槊,長馬槊只能手持,這就註定他們很難離開輜重部隊獨自行軍。
  如今要追擊回鶻,自然要使用更為輕便的長兵器了,以便攜帶弓箭殺敵。
  以後,是不是要改革傳統的騎兵訓練科目?馬槊,是不是可以淘汰了?
  邵樹德其實有個計劃,此戰如果能討平甘州,那麽就在甘州回鶻內大肆征兵,專門組建壹支騎兵部隊。
  這支部隊的騎術底子很好,箭術也很高超,再專門制造很輕便廉價的騎矛配備給他們做長兵器——對,就是被很多馬上武夫鄙視的過於輕便,以至於沒大規模流行起來的騎矛。
  如此專門訓練幾年,看看到底是使用輕便騎矛的騎兵部隊好使,還是使用長馬槊的騎兵好使。
  如果性價比夠高的話,以後幹脆別整馬槊了,連弓都沒法兼用。更他媽難練,槊刃就長六十多厘米,前部重得要死,訓練時間比騎矛長多了,想要精通更難。
  王虔裕走後,邵樹德又想了想還有哪些騎兵沒被派出去。
  “楊悅呢?現在在哪?他手下三千多蕃漢騎卒呢。”他問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