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821章 前所未有的大戰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被計然澆了壹盆冷水的慶忌,絲毫沒有惱火。
  何為“連橫之術”?
  這個時代,還沒有合縱、連橫的概念。
  歷史上的“合縱”,公孫衍首先發起,由蘇秦遊說六國推動六國最終完成聯合抗秦。
  秦在西方,六國在東方,因此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與合縱相對的,後秦國自西向東與各諸侯結交,自西向東為橫向,故稱“連橫”。
  簡單來說,“合縱”就是合眾弱以攻壹強的策略。
  “連橫”就是事壹強以攻眾弱的策略。
  慶忌原本是打算跟齊國聯手,以此來應對諸侯聯軍進犯的。
  但,齊人似乎是不吃這壹套。
  “計然,須知人心隔肚皮。”
  慶忌淡淡的笑道:“而今天下諸侯,盡皆恐懼我吳國的強勢,是故趁著吳國精銳之師盡在秦地,打算聯合出兵犯我疆界。”
  “即便沒有伐秦之戰,諸侯也會壹樣合縱伐吳。”
  “這是遲早的事情。”
  “古往今來,聯軍之眾,以兵多而將廣,卻未必能取得成功。他呂杵臼不是周武王,寡人也並非商紂王!”
  “若諸侯聯軍伐吳不利,或分贓不均,勢必止步不前,各自散盟。寡人可以預見,北方諸國將迎來新壹輪的格局。”
  屁股決定腦袋。
  慶忌作為吳王,霸主吳國的國君,又是壹個穿越者,久居上位,高瞻遠矚,又怎麽可能沒有意識到,這壹次大戰過後,北方諸國將迎來新壹輪的“大洗牌”?
  強國越強,弱國則是沒有存在的價值,壹定會被強國所吞並。
  這恰恰是慶忌想看見的。
  這個大爭之世,對於吳國而言,是越亂越好!
  對於慶忌的這壹番推演,計然、範蠡等大臣,都不由得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如果伐吳的戰事進展不順利,原本就矛盾重重,勾心鬥角的諸侯聯軍,未必不會就這樣散盟,甚至是陷入到戰亂中,最後他們鷸蚌相爭被吳國這個“漁翁”得利……
  太子恒聞言,不由得眼前壹亮,嘆服的朝著慶忌作揖道:“父王聖明。”
  “我吳國的十幾個附庸國,陳、許、蔡、滕等國,小國寡民,好比壹塊肥肉,父王扔出去,使列國如諸犬壹般相爭,而後待他們盡皆死傷,大吳可連本帶利的討回來!”
  慶忌微微壹笑道:“肥肉?諸犬?吳恒,妳這比喻挺形象。”
  頓了壹下,慶忌又將雙手合攏在袖子裏,在陛臺上換了壹個較為舒服的姿勢跪坐,然後緩聲道:“二三子,而今伐秦之戰受挫。”
  “孫武率主力與秦人鏖戰於渭水壹線,屢破其營壘,本已取得顯著戰果,然義渠、烏氏、大荔、朐衍等西戎八國,已經出兵助秦,其眾不下於十萬人。”
  “孫武回報,僅渭水兩岸,高陵、涇陽等地,隨著秦人源源不斷的增兵,以及西戎八國的參與,吳秦兩軍兵馬基本上持平,雙方總兵力可能超過了五十萬之眾。”
  “嘶!”
  聽到這話,在座的公卿大夫都不由得倒吸了壹口涼氣,倍感震驚。
  這可是整整五十萬人的軍隊!
  從古到今,哪有這種規模的戰爭?
  “秦中那邊,公子熙無法率軍攻克雍城,只能退守虢縣和北阪山壹帶,正在遭受秦軍的圍攻。”
  “不過公子熙所部兵馬背靠著北阪山,扼守住了新開辟的陳倉道,故而蜀地的兵員,可持續馳援,壹時無虞。”
  “兩軍而今還在虢縣和北阪山壹帶鏖戰,相持不下。”
  聞言,計然、範蠡、伯噽等大臣,都不由得面面相覷。
  就連公子熙率領的精兵,都無法長驅直入,壹舉搗破秦都雍城嗎?
  要知道,迄今為止,為了打贏這壹場戰事,僅伐秦之戰,吳國前前後後,就投入了二十五萬人的軍隊。
  “父王,不知道秦人有多少人馬?”
  公子鴻疑惑的詢問道。
  “可能不下於三十萬。”
  慶忌不疾不徐的道:“秦國,全民皆兵。現在是上到六十歲,下到十四歲的男丁,都已經投入戰場。”
  “而且,壹些健壯的婦人甚至還幫忙押送糧秣輜重,或者直接守城……”
  這樣的戰爭,是十分殘酷的。
  慶忌想到秦國是壹塊難啃的硬骨頭,只是沒想到這麽難啃!
  “孫武之意,是打算讓寡人繼續增兵,不知道二三子意下如何?”
  “不妥!”
  慶忌的話音壹落,計然便連忙出聲道:“大王,而今國內的兵員,早已經捉襟見肘了。為應對諸侯聯軍來犯,大王怎可再動輒征兵?”
  “大王,以臣之見,既然此番伐秦之戰不利,大王何不退而求其次,只使秦人臣服,割讓城邑土地,而不是務求滅秦?”
  慶忌壹聽這話,只是搖搖頭道:“不可能。”
  “滅秦之戰壹旦開啟,便沒有停止的可能。常言道打蛇不死反被其咬。”
  “夫戰,若不可壹戰成功,則貽害無窮也。”
  吳國為了這壹戰,付出了這麽大的代價,怎麽可能讓慶忌半途而廢?
  再者說,戰況還沒有危急到那種程度,非要使慶忌停止伐秦之戰不可。
  “父王,若不增兵,不知道秦地的戰事,會有何變化?”
  公子鴻試探性的詢問道。
  “對峙。”
  慶忌只是淡淡的回了兩個字。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對於秦國的渭水防線,孫武所率領的吳國大軍久戰不克,難以突破的情況下,自然會導致士氣衰靡,有所懈怠。
  在這種等級的國戰中,統帥的個人才能,其實並不是取勝的關鍵所在。
  雖說,孫武在歷史上有著“兵聖”之稱,用兵如神,算無遺策。
  但是秦人采取的是防禦戰,就跟躲在龜殼裏壹樣,避而不戰,讓吳軍只能挨個的攻克其營壘。
  在這種情況下,孫武用兵再厲害,也難以壹展所長。
  “大王,臣有壹言,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太宰計然沈吟道。
  對此,慶忌只是擺了擺手,說道:“計然,寡人知道妳心中所想。此時讓寡人從秦地撤兵,絕無可能!”
  慶忌的態度很是堅決。
  撤兵的事情,沒得商量!
  這不是慶忌剛愎自用,而是滅秦之戰,要是在這個時候功虧壹簣的話,慶忌怎麽對得起死難的將士,以及吳國的千萬黎庶?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