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私門之恩,開科取士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5
“基兒,妳對我大吳推行的察舉制,有何見地?”
慶忌將目光放在了吳基的身上。
“這……”
吳基沈吟片刻,隨後朝著慶忌躬身行禮道:“皇祖父,孫兒竊以為,察舉制的確適用於我大吳。”
“得益於皇祖父妳在各地開辦官學,使有誌之士,學有所成,民間好學之風盛行。方今天下,人們都說賴始皇帝陛下恩厚,士子能方能讀得起書,有書可讀。”
“至於這察舉制,為何說適用於我大吳,只因大吳士子之眾,多如過江之鯽,不可計數。”
“放在過去,私學教出來的士子很少,大多是貴族子弟,才能學習君子六藝。”
“壹般來說這樣的士子,往往出師之後,便能進入朝堂或地方擔任朝臣官吏。”
頓了壹下,吳基又道:“然,我大吳的士子太多,以至於有的時候他們都無法各得其位,不少士子只好去從軍,或者是遠走各個藩王國,以謀個壹官半職。”
“士子們之才幹,也分三六九等,這察舉制,乃是大吳為辨別士子才能之多寡而設立的。”
“善。基兒,妳對察舉制的認識還算深刻,只是……還不夠充分。”
慶忌緩聲道:“朕當年推行察舉制的初衷,在於期望二三子皆能為國家舉賢任能。事實證明,察舉制在那個時候,的確適用於大吳,為我大吳源源不斷的推舉了許多人才。”
“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在寡人治下,朝臣官吏們基本上都能做到這壹點。”
“但,歸根結底,察舉制對於壹些士子來說,還是不公平的。”
吳基頗為疑惑的詢問道:“皇祖父,何出此言?難道皇祖父妳是擔心有奸佞之人,在收受賄賂之後,故意舉薦壹些才能平庸之人,以成屍位素餐之徒乎?”
“正是。”
慶忌微微頷首道:“基兒,朕的擔心,並非是沒有道理的。”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壹些任人唯親之事,也是在所難免。”
“我大吳的官位,就這麽多,多壹個庸碌之輩占了,就少壹個天資卓然之人得其位。”
“如曾參、蔔子夏、李克、鄧析等人壹般。他們都是諸子百家中的靈魂人物,門生故吏何其之多也?”
“還有各地的郡守、縣令等等,他們為國舉薦賢才,究竟有無私心?”
“別的且不說,那些被他們舉薦,得以舉孝廉、舉茂才的士子,對那些士子而言,他們有著提攜之恩,相當於知遇之恩。”
“士子們出任朝臣官吏之後,這究竟是國恩?或是私門之恩?”
“這……”
吳基不由得瞠目結舌,終於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誠然,即便曾參、蔔子夏、李克等人為國舉賢,都是大公無私,沒有任何的私心舉薦人才。
但,被舉薦的士子們,毫無疑問會對他們感激涕零。
這樣壹來,朝中地方自然而然的就形成壹種勢力——
士族!
慶忌知道,這種事情是不可避免的。
縱觀歷史上的各個朝代,都有壹種勢力能與天子共天下。
夏商周三代,得益於分封制的推行,與君主共天下的是貴族(奴隸主)。
秦漢之後,直至魏晉南北朝,因為察舉制又衍生出了士族門閥跟皇帝共天下。
到隋唐以後,因為科舉制的推行,皇帝們又跟士大夫共天下……
不管用那壹種制度,這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因為,如果沒有這種既得利益的群體維持皇權,王朝光靠皇帝壹個人,就難以運轉下去。
“皇祖父,難道妳要廢除察舉制嗎?”
“朕的確有這種想法。”
“皇祖父三思。”
吳基皺了皺眉頭,有些憂慮的進言道:“察舉制是在世卿世祿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現在,皇祖父妳要廢除察舉制,難道要恢復世卿世祿制嗎?”
“若恢復世卿世祿制,朝臣官吏之位,代代沿襲,子承父業,孫兒唯恐貴族中出現庸碌之輩,甚至是別有用心之人,若壹時不察,可能會釀成禍亂。”
聞言,慶忌微微壹笑道:“基兒,妳多慮了。朕從未說過要恢復世卿世祿制。”
“若有那麽壹種制度,將舉賢用能的權力,全部攥於皇帝之手,何樂而不為?”
吳基瞪著眼睛,很是好奇的詢問道:“皇祖父,妳打算怎麽做?”
“我大吳的吏治中有壹項,便是每隔三年或五年,就要整肅壹次吏治,使各地的郡守、縣令等父母官回京述職,順便考核壹下政績及其才學。”
慶忌瞇著眼睛道:“在這壹基礎上,我大吳或可科舉取士。”
“科舉取士?”
這麽新穎的詞匯,吳基可沒有聽說過,臉色有些茫然。
“這就是要取代察舉制的科舉制。經過整整二十年的發展,我大吳各地的官學已經大行其道,士子之眾,不知凡幾,要開科取士,也是理所應當的。”
慶忌嘆氣道:“朕原本是想讓妳父親,或者是妳繼承大統之後,再頒布科舉制的。只是現在看來,不得不提前推行科舉制了。”
二十年前,慶忌下令各地設立官學,每個縣都必須至少要有壹處官學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科舉制的推行。
由於這個時代的人有著極高的道德操守,故而使用察舉制,慶忌也不必擔心,會有庸碌之才占據高位,士子的才幹會被埋沒的事情。
但是,門閥之風壹旦形成,到時候吳恒、吳基要想進行壹番改革,就難上加難了。
歷史上隋朝之滅亡,可能跟推行科舉制離不開關系。
那個時候門閥士族的勢力很是強大,隋煬帝又執意開科取士,這不是在觸動世家的利益嗎?
現在以慶忌的威望,生殺予奪,壹言以蔽之,勛貴大臣們根本不敢反對。
逃生讓吳恒、吳基來推行科舉制,可能會遭到極大的阻力,繼而鬧出大亂子,這不是慶忌想看到的。
有鑒於此,慶忌認為,自己有必要替後繼之君解決掉這種隱患,使大吳帝國萬世壹系的可能……
至少,也要延長壹下大吳的國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