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好壹個千古義士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大王,草民認識壹個人,或可為大王所用,成為刺吳計劃的關鍵所在。”
“何人?”
“師修。”
“是他。”
趙無恤楞了壹下,問道:“師修子如何能助我等刺吳?”
“大王有所不知,師修之子,為魏軍效力,戰死於大梁,故而師修仇恨吳國。”
豫政意味深長的道:“草民聽說吳王有意編撰壹部屬於吳國的禮樂,號《吳頌》,以彰顯自己的功德,想必名滿天下的師修若是應邀,跟隨草民壹同入吳,吳人壹定不會設防。”
“為檢驗師修的真才實學,吳王也會命他彈奏壹曲。屆時若能將匕首藏於琴中,趁著混亂之際,草民或可將匕首拔出投擲出去,二十步之內,也可壹舉刺殺吳王。”
“善!”
對於豫政的計劃,趙無恤很是滿意。
但,豫政似乎認為這樣的計劃還不夠完美。
稱不上盡善盡美。
“大王,為刺吳,成就大王妳霸業。草民願意刺瞎雙眼,以此來使吳王放下所有防備!”
“嘶!”
壹聽這話,趙無恤、史黯、郵無恤君臣三人,都不由得倒吸了壹口涼氣,倍感震驚。
要把事情做絕嗎?
這麽狠?
毫無疑問,豫政是壹個狠人。
不過,倘若豫政不夠狠,趙無恤也不敢用他行刺慶忌。
這樣的刺殺,作為刺客的豫政註定是有去無回的。
他最後的結果,壹定會是跟刺殺吳王僚的專諸壹樣,被亂刃砍死,剁成肉醬。
“豫壯士,妳如此……教寡人如何是好?”
趙無恤很是感動,熱淚盈眶的道:“妳讓寡人如何報答妳?”
“請大王照顧好草民的妻兒即可。”
豫政義正辭嚴的道:“為挽救趙國,為挽救天下蒼生免於苦難,為誅滅暴吳,豫政義不容辭!”
“好壹個千古義士!”
趙無恤壯烈激懷的道:“豫壯士,妳就是寡人的專諸!請妳放心,寡人賜妳壹千兩黃金,良田五百畝,宅邸壹座,美人十名!”
“妳的兒子豫讓,日後會是我趙國的上卿,裂地封疆,世襲罔替,從此和大趙榮辱與共!”
聽到這話,豫政很是感激的道:“多謝大王!臣,願為大王效死!”
“好!”
趙無恤為得到豫政這樣的人才,很是高興。
這樣壹個身手不俗,又膽大心細之人,趙無恤就不信還殺不死慶忌。
……
時間進入吳王慶忌三十二年,即公元前482年,正月。
冬去春來,萬物復蘇,冰消雪融。
此時的吳國還在籌劃著發動滅亡燕國、代國、中山國的大事,各種各樣的武器輜重,以及錢糧兵馬都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
只待慶忌壹聲令下,數十萬吳國銳士就能北上,為他掃滅北方三國,壹統天下。
在這個時候,卻傳來了代國要投降的消息,這讓吳國的君臣更是大喜過望。
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事先,慶忌還派人打探了壹下代國的情況。
發現代國的確是沒有調兵遣將的跡象,如此種種,似乎是說明了趙無恤的確有投降的心思。
慶忌是壹個寬容的人,有容人之量,即便知道趙無恤此人暗藏大誌,且仇恨自己,也未必不能原諒他。
但是,慶忌同時也是壹個生性多疑之人。
趙無恤要派遣使者到鹹陽覲見慶忌,並獻上隨侯珠以及代國的山河社稷圖。
作為穿越者的慶忌,又怎能不知道“荊軻刺秦”的故事?
難道,黔驢技窮的趙無恤,要派人行刺自己?
慶忌很是懷疑,只是又找不到確鑿的證據。
“宣,代國使者豫政、師修覲見——”
崇政殿內外,極具穿透力的聲音經久不絕,在宮裏回蕩著,壹層壹層的傳達下去。
豫政和師修就這樣,壹步壹步的踏上了崇政殿外的臺階。
崇政殿,作為吳國的大殿,建造得非常氣派,且富麗堂皇,充滿肅穆之感,又不失奢華之氣。
光是這巨大的臺階,就高達幾十丈,有整整九十五級臺階。
這要是換做體力不濟的人登上崇政殿,都要累得直喘氣。
在臺階的兩邊,還有戴著面具,身披金甲,穿著緋紅色征袍的宿衛,手持方天畫戟在那裏戒備。
這就是吳國的金甲武士。
放眼望去,偌大的崇政殿外,飄蕩著屬於吳國的緋紅色旌旗,以及代表著吳國圖騰的“鳳凰”……
這偌大的陣仗,要是居心叵測又膽小的人看見,說不定會被嚇尿。
豫政與師修在崇政殿外,接受了寺人的壹番搜查。
在慶忌的授意之下,二人全身上下都被搜了壹個遍,就連隨身攜帶的山河社稷圖、隨侯珠,以及師修的那壹方古琴,都被進行了嚴密的搜查。
誠然,山河社稷圖以及隨侯珠是為國寶,不能隨便示人,不然太過冒昧了。
但,慶忌還是這麽做。
倘若豫政和師修真的是刺客,也會被第壹時間發現,然後就地擒拿,等待慶忌發落。
如果他們不給搜查的話,以慶忌的脾性,會嚴重懷疑二人是來行刺自己的,而那樣更會坐實慶忌的猜疑。
好在,此時的豫政和師修默然不語,任由吳國的寺人搜查壹番,見到沒有別的東西,他們身上也無任何利器之後,這才把他們放進去。
二人進了崇政殿,只見兩側盡是頭戴禮冠,穿著玄色朝服的吳國大臣。
他們盡皆坐在兩側,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壹副莊嚴肅穆的模樣。
隔著紅地毯,陛臺之下,還有壹條“禦池”,上邊跟池塘差不多,呈現出長方形。
禦池裏邊有各種各樣的魚,以及荷花、水藻等東西。
偌大的崇政殿,占地極廣,到處都是雕梁畫棟,帷幔隱蔽。
光是這宮殿之上,就有不下三百名吳國的公卿大夫,還顯得非常空曠。
站在這樣的大殿說話,還會有巨大的回音,繞梁不絕。
陛臺之上,那個端坐著的男人,正是吳王慶忌。
“趙國使臣豫政(師修)參見吳王!吳王萬年!”
豫政和師修壹起朝著陛臺之上的慶忌躬身行禮。
豫政還是壹個瞎子?
慶忌壹時間來了興致。
“二位不必多禮!請坐!”
“謝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