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宋

怪誕的表哥

歷史軍事

這是壹間牢房,關了三個人。
壹縷微光從高墻上的小小氣窗透進來,昏暗中,能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八十壹章 拖延

終宋 by 怪誕的表哥

2023-12-24 21:57

  “霍去病?”
  提到這個名字,董文炳的聲音顯得很輕,不似方才厚重。
  哪怕那套“行中國之道,則中國主也”的道理被他們這些北地文人說通了,哪怕如今他們真的已將忽必烈的法統定下來了……可提到漢與匈奴,提到霍去病,董文炳還是不能坦然把自己與霍去病放在同壹個立場。
  他肩膀微微往下塌,腰稍彎了些,面上卻還是雲淡風輕,之後輕笑壹聲,似在譏劉元振拿李瑕與霍去病比,有些“妳們不自量力”的意思,以保持氣勢。
  劉元振卻是又問道:“彥明兄不知道?”
  “六日。”
  董文炳只好答道。
  霍去病的戰績他背得出,因為少年時讀史記,對那壹句記述太過於震驚了。
  “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余裏,合短兵,殺折蘭王,斬盧胡王,誅全甲,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首虜八千余級,收休屠祭天金人。”
  劉元振大笑。
  他又恢復了以往的爽朗,舉杯痛飲了壹口,學作匈奴悲歌。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面對趙宋時,他說“我乃契丹後裔”,因為他祖上遼國耶律氏在趙宋面前就是有種高人壹等的倨傲。
  但避難山東壹百多年了,劉家早都和漢人無異了。
  契丹後裔也就只有這四個字放在嘴上說說而已,壹百多年,還能知道契丹什麽?祖譜上都是個大大的“劉”姓。
  文化、長相、禮儀,早就是漢人了。
  提及漢王朝的強大,劉元振完全不記得契丹後裔這件事,以大漢之強盛為傲,以霍去病之彪悍戰果為傲。
  六日滅五國。
  “妳想說什麽?”董文炳看不慣劉元振臉上那囂張的笑意,搖了搖頭,道:“自漢以來,以霍去病自比的武將多了,幾人能做到?”
  “是。”劉元振道:“少有人做到。”
  “李瑕更不可能做到,他沒有這份國力。”
  董文炳對這個判斷很確定,劉元振只說霍去病六日滅五國,卻沒提及漢武帝命張騫出使西域以來的長年準備。
  但劉元振卻是道:“妳們也比不了匈奴。”
  董文炳怒,喝道:“休將大蒙古……大蒙古國與匈奴相比。”
  “看,妳自己都心虛,大蒙古……國?蒙人真當自己是個國嗎?連個國號都沒有。”
  這句話之後,劉元振沒有繼續嘲諷董文炳,而是道:“妳知道的,河西之地原屬於窩闊臺壹系。蒙古諸王之間內鬥不休,忽必烈對河西的掌控比不上當時的匈奴。”
  “暫時而言。”
  “打的就是這個暫時。”劉元振道:“二十三日,我王攻克涼州,二十四日即奔襲至永昌,殺永昌王只必帖木兒,其後十日間轉戰千余裏,破甘州、抵弱水,斬甘州大王曲列魯,趁勝進肅州、沙州、取玉門關,擒忽帖尼……”
  “不可能!”
  董文炳倏然起身。
  劉元振只是笑。
  他歸附李瑕以來壹直有個感受,即李瑕雖國力還不強,卻每每有出人預料的勝利。
  壹直勝,所以劉元振笑得有底氣。
  這笑容落在董文炳眼中,董文炳登時就在心裏暗道不好。
  他嘴上雖喊著“不可能”,但在“忽帖尼”這兩個名字從劉元振嘴裏說出來時,他便知此事大概是不假了。
  忽帖尼是誰?
  是窩闊臺汗的第三皇後,是闊端的母親。
  蒙哥汗二年,蒙哥允許忽帖尼居於闊端封地之西。
  這樣壹位老婦人被俘,蒙古人或許不太在意,草原上的人不以這些事為恥,連成吉思汗的正妻被人擄走也從不做遮掩。
  但北地漢人在意,如今開國建制,待太廟落成,窩闊臺汗便是太宗皇帝,太宗皇帝的第三皇後陷在宋軍手上了……
  問題遠不止這個,整個河西失陷,不論是對戰略還是對政局都有很嚴重的影響。
  這影響的範圍太大,董文炳壹時也難以想清,最直觀的感受只有壹點……太快了。
  真的太快了。
  李璮之叛才剛剛平定,只過了壹個月。
  壹月之內,這邊還在調集大軍,那邊李瑕已拿下河西,消息只怕還沒傳到燕京……
  “妳在詐我,我不信。”
  董文炳語氣堅定,又道:“這不可能做到,千余裏行軍,他沒有補給……”
  “補給?霍去病征匈奴時,匈奴人除了壹匹馬壹張弓,身無旁物,搶無可搶。如今河西的蒙古諸王可不同,‘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闊端諸子錦衣玉食,可謂取之不盡,祁連山下,牧馬擁沓,疏勒河畔,牛羊成群,豈缺補給?”
  董文炳閉上眼,仿佛看到了闊端那幾個肥得流油的兒子如羔羊壹般被李瑕捆了。
  黃金家族到了第四代,難保不出幾個廢物,但這些廢物也沒有辜負“黃金”之名,個個坐擁無數財富,家財絕對支持得起李瑕征戰河西。
  劉元振謙遜地擺了擺手,又道:“此戰,比不了霍去病河西之戰,然可彰我漢家兒郎之決心……”
  他語氣漸漸鄭重,最後吐出了壹句。
  “宜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裏,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帳內安靜了許久。
  董文炳幾次想開口,卻說不出話來。
  他實在很難站在大蒙古國的立場上去與劉元振爭辯誰才是漢家兒郎。
  拋開這種情懷不提,那便以勝敗論英雄……確實也敗了。
  劉元振等了很久,忽然壹把拉住董文炳的手。
  董文炳嚇了壹跳,幾乎以為劉元振是要突襲他,想要抽出手卻被死死拉著。
  “彥明兄,歸附吧。”
  劉元振已拍著董文炳的手背,語氣飽含誠摯。
  當年他勸降劉整便是這樣的態度,以誠相待。
  “今率土分崩,胡虜南掠,群生荼毒。天降我王,早懷遠略、英明神武,平定亂世,正壹四海。彥明兄何不共襄盛舉,輔尊主而庇萬民,復漢唐之恢弘……”
  董文炳楞了壹下。
  有壹瞬間,他透過劉元振那雙眼神,仿佛要被說動了。
  之後,他卻是猛地抽出手來,壹指,喝道:“哈,劉大郎好會用典故。”
  說了那麽久的霍去病,無非是劉元振在用典故引他遐想而已,這是種勸降的技巧,董文炳還不至於輕易就中了這種套路。
  “李瑕趁我等忙於平定李璮之際竊取河西。如夏貴占亳州,青陽夢炎攻滄州,雖有壹時小勝,早晚必敗!”
  說罷,董文炳拂袖而去。
  他今日來的幾個目的,包括打探關中虛實、勸降劉元振、救回董文用,都已經做不到了,談話已經讓劉元振占了上風。
  若是說出忽必烈已調集大軍,倒可以把氣勢壓壹壓,但沒必要泄露了軍情讓關隴早作準備。
  那繼續談下去只會被牽著鼻子走,就此打住吧。
  ……
  快馬趕了十裏路,見到了前方接應的兵馬,董文炳松了壹口氣。
  他雖表現得從容,其實也怕劉元振暗派人手擒他,好在壹路無事。
  “大哥。”董文忠迎上前,道:“阿合馬又遣人來,說是李瑕偷襲河西,關中兵力空虛,要大哥出兵。”
  提到阿合馬,董文炳皺起眉,眼中明顯泛出不喜之色,徑直道:“轉告阿合馬,李瑕或可能已取河西,不宜冒險輕進。大軍再有壹月便至,靜待為宜……”
  董文炳其實也考慮過劉元振或許是使詐,唬住他,使他不敢妄動。
  被唬住沒關系,至少不會重蹈劉整、阿術覆轍。總之等大軍到了,以力破巧即可。
  ……
  “將軍怎不擒下董文炳?”
  “擒他做甚?”劉元振淡淡道:“他為人穩重,有他在,還能拖壹拖蒙軍。擒了他,董文忠還不馬上興兵來犯?”
  說著,他嘆息壹聲,像是在感嘆問話的下屬太蠢。
  壹路回到金陡關,只見韓祈安正站在城頭向東眺望。
  “韓中郎看到了,我沒能勸降董文炳。”劉元振先打了招呼。
  他這人,不論心情好不好,待人都是熱忱的。
  “看到了。”
  “也就是韓中郎今日在金陡關,不然我差點要被董文炳勸降了。”
  韓祈安因劉元振的風趣再次敷衍地笑了笑,問道:“大郎穩住他了?”
  “將韓中郎帶來的最新戰報透露給他,想必能唬住他。”
  “那就好。”
  “可惜,將壹場戰事消彌於無形,不能彰我功勞。”
  韓祈安道:“上兵伐謀,大郎今日可謂不戰而屈人之兵。”
  “略逞口舌之能罷了。”
  “勝過於守城兩月。”
  劉元振得了壹頓誇贊,頗為滿意。須臾再次露出愁態,道:“我看董文炳雖驚於我們取河西之快,卻還有底氣,想必消息屬實,忽必烈真要調動大軍進犯了。”
  韓祈安亦是憂慮,點了點頭,默不作聲。
  劉元振想了想,無奈搖頭,道:“郡王既取河西,想必已回師關中了,由他愁吧。”
  “大郎見董文炳之前,我不敢相告,以免漏了消息。”韓祈安道:“其實,郡王並未回師……”
  “為何?!”
  劉元振壹驚。
  他方才與董文炳相談,咄咄逼人,原本算時間李瑕還能趕在蒙軍抵達黃河時回防。
  沒想到竟是如此。
  韓祈安道:“自是想先拿下興慶府,今既取河西,減輕了西域方向的防禦壓力,若是再能趁蒙軍來犯前壹舉攻下興慶府,北控河套,據諸路上遊,即可扼西陲要害。”
  話到這裏,他語氣壹轉,又道:“但這是在得知蒙軍大舉進犯之前就做的戰略,眼下,只怕來不及了……”
  韓祈安也是在數日前才收到山東來的消息,急忙發往涼州,想必此時李瑕還未收到消息。
  那李瑕是否會調整戰略、盡快回防關中,韓祈安也說不準,他這才連忙趕到潼關。
  雖然暫時緩住了東線的局勢,但想到蒙軍大舉來犯,他還是漸漸不安起來。
  “以往笑李璮無能,如今才知是真不好打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