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79章 新思維(壹)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4

  翌日壹大早劉徹就起來了。
  在趙邵氏的伺候下,穿戴整齊,系好綬帶,然後,安靜的站在太子宮的殿門口,等待著老爹的使者。
  老爹的使者還沒來。
  劇孟就帶著兩個手下趕過來了。
  “家上……”劇孟深深壹鞠躬,在得到劉徹的許可後,他走近身旁,在劉徹耳邊輕聲細語了幾句。
  劉徹聽完,嘴角冷哼了壹聲。
  “好手段!”劉徹站起來,他看著劇孟,命令道:“卿拿著孤的信物,去請太仆袁絲,今日下午來孤宮中壹會!”
  “諾!”劇孟躬身點頭。
  “絲公是長者,客氣壹點!”劉徹吩咐著。
  劉徹轉身看向東方初升的旭日。
  他搖了搖頭。
  事實證明,這個世界上總是有很多笨蛋以為自己的力氣很大。
  劇孟來稟報的事情其實很簡單。
  今天早上,劇孟起來後就發現,原本手底下很老實的好幾個關中遊俠頭子,跑來跟他辭職了。
  問原因,居然是季心發話了,讓這些人過去幫忙,至於具體是什麽事情,那些遊俠頭子壹個都不肯說。
  季心是誰?為什麽有這麽大能耐?
  這個問題,劉徹心裏跟鏡子壹樣清楚。
  季心,是前河東太守季布的胞弟,同時也是關中最大的遊俠頭子!
  前世,劉徹曾聽人說,關中三霸:季、田、杜。
  季氏家族雄霸關中,黑白通吃,堪稱關中黑白兩道的巨人。
  田氏就不用多介紹了,專門投資各種有潛力的政治新星,甚至不惜血本。
  而杜氏,則是壹個在漢室傳承百余年的龐大家族。
  後來宣帝時期,改鴻固原為杜陵,杜陵的由來,就是因為當時整個鴻固原及周邊地區,大部分的人都是杜姓。
  想對關中商人下手,劉徹又怎麽可能不去摸這些家族和勢力的老底?
  “季布……”劉徹頗為玩味的想著:“季心……呵呵呵……妳們居然跳出來跟孤作對!”
  季氏家族是當今天下最懂操縱輿論為己所用的家族。
  簡單的來說,這個家族是靠宣傳起家的。
  最初季布是給項羽賣命的大將,楚漢相爭,項羽於烏江自刎,季布淪為喪家之犬,於是匿於當世關中遊俠頭子朱家的家中。
  後來,靠朱家的關系,疏通了幾個貴族,營造了千金買馬骨的輿論氣氛,又靠著伍子胥的故事,說動劉邦赦免季布的死罪。
  其後,季布就開始踏上仕途了。
  通過那次磨難,季布第壹次嘗到了操作輿論帶來的好處,從此就壹發不可收拾。
  惠帝時期,季布靠著站在主和派壹邊,踩著主戰派的樊噲的身子,終於爬上了兩千石大臣地位。
  但是,在先帝時,這個操作輿論的大能終於載了跟頭,玩脫了。
  當時,季布時河東郡太守。
  某年,禦史大夫出缺,先帝聽說季布在河東郡守任上幹的不錯,於是召其到長安考察。
  季布跟往常壹樣,玩起了輿論把戲,不斷的營造出他非常優秀,很賢德的輿論氣氛。
  可壹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三天過去,壹個月過去了。
  先帝依然無動於衷,即沒有任命季布當禦史大夫的意思,也沒有放季布回河東的想法。
  這可急壞了季布,於是索性逼宮,說什麽:“臣恐天下有識聞之有以窺陛下也!”
  劉徹的皇祖父豈是那種能被人要挾和逼宮的人?
  於是,季布回家種田了,當然,明面上的優待還是很多的!
  至少,顧全了季布的面子!
  然而,季布回家以後,根本不安分。
  又玩起了營造輿論,宣揚自己的那壹套。
  他跟楚國人曹丘攪在壹起,由曹丘替他到處宣揚,事實上,季布能有今天這麽大的名聲,壹半功勞歸曹丘。
  恩,季布的話,大抵還是個政客,玩的呢也是政治上的遊戲。
  假如只看這些,季氏好像也沒什麽了不起的,出過兩千石大臣的家族,在關中沒有壹百,也有九十九個。
  但是……季布的弟弟季心,卻能讓即使是兩千年後,隔著壹些史書上的蛛絲馬跡,人們也能壹窺這個關中霸主的真面貌。
  《史記》上怎麽記載的?
  “季布弟心,氣蓋關中,遇人恭敬,為任俠,方數千裏,士皆爭為之死。”
  短短數句話,立刻就能讓人在腦海中形成壹個大俠的模板。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遊俠可不是什麽善良之輩!
  韓非子說的好,正所謂,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殺人犯法,敲詐勒索,才是遊俠的主業。
  至於二兩黃湯下肚,弄不清自己是誰,憑著壹股熱血,就要去幫朋友出頭的,那終究是少數。
  而作為當世與劇孟齊名,分別稱雄於關中和關東的唯二的遊俠巨頭。
  季心自然不是什麽善良之輩。
  多次殺人被通緝,多次被朝廷追捕。
  至今廷尉衙門的檔案裏還保存著季心的苦主們泣血的控訴文書。
  但是,這個世界從來就不存在什麽真正的公理正義。
  有權的人有錢的人還有有關系的人,即使殺人犯法,那又如何?
  季心每次被朝廷追捕,總有有權有勢的人幫他開脫,甚至為他藏匿和逃亡提供幫助。
  官府抓之不及。
  然後,遇到天子大赦天下,季心又活蹦亂跳的蹦跶了起來。
  甚至於……
  劉徹記得,前世郅都當了中尉後,壹般的權貴商賈在郅都面前像只老鼠壹樣瑟瑟發抖,唯獨季心,時人的說法是“中尉郅都不敢不加禮”。
  呵呵,壹個布衣遊俠,讓堂堂中尉,號稱蒼鷹,國之爪牙的郅都都“不敢不加禮”。
  可見季心當時囂張到什麽程度了。
  那季心的底氣從何而來?
  很簡單,季心的後臺,劉徹再清楚不過了。
  當朝太仆,故吳相袁盎!
  當初,季心殺人犯法,亡命天涯,是袁盎把他藏起來的。
  那麽問題來了,季心忽然跳出來,是袁盎指使的?還是他自己自作主張?
  別以為袁盎是什麽正直君子……
  袁盎幹過的徇私枉法的事情,要是寫成文字,能編成壹本書!
  事實上,劉徹很清楚,滿朝文武,除了已經因為中風而黯然下臺的前丞相申屠嘉外,沒拿錢的,真是屈指可數!
  就連晁錯背後,也有著金主支持!
  漢室的政治生態,跟後世米帝很像。
  朝野之中活躍著壹大幫“遊說集團”,每逢政策變動,都能見到這些人的身影。
  後世常說: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因此,現在劉徹也不清楚,季心忽然跳出來,背後究竟有沒有袁盎的指使?
  但有壹件事情,劉徹很肯定,那就是,不管怎樣,都要把袁盎叫來問清楚。
  說老實話,假如不是逼不得已,劉徹實在不願意與袁盎為敵。
  實在是劉徹太了解袁盎的厲害和手段了!
  ……
  不多時,代表劉徹去未央宮向皇帝老爹問安的顏異回來了。
  顏異帶回來了皇帝老爹命令劉徹立刻進宮的命令。
  於是,劉徹坐上馬車,朝著未央宮而去。
  壹進宮門,劉徹就聞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
  宮裏面平時壹見到他就滿臉媚笑爭著奉承的宦官們,再也沒有了往日的殷勤和恭敬,甚至有人壹見劉徹立刻繞道。
  “動了不少人的奶酪呢!”劉徹心裏想著。
  壹個糧食保護價,等於戳中了關中商賈的G點。
  原本,很多人以為劉徹是說著玩的。
  但沒想到他居然要來真的!
  劉徹很清楚,他這壹步棋會造成什麽樣的影響。
  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嘛……
  但沒關系,這些小人物的意見根本不重要,他們從來就不是主導力量!
  如今,這世界,真正當家做主的,是天子,是掌握著槍桿子的將軍們和東宮的太後。
  只要皇帝老爹支持他,東宮太後支持他,將軍們支持他。
  這些人再怎麽不滿,敢說出來嗎?
  在宦官的引領下,劉徹來到了宣室殿前。
  他如往常壹樣,在殿門問安,然後在得到許可後,走進宣室殿之中。
  此時,宣室殿裏,除了皇帝老爹穩坐於禦座之上外。
  其他大臣也壹個不差的坐在各自的位子上。
  “兒臣劉徹恭問父皇安!”劉徹走到殿中,恭敬的叩首。
  “起來吧……”天子劉啟揮揮手,吩咐左右:“給太子賜座!”
  於是,劉徹就在兩個宦官的引領下,在老爹身下左側坐了下來。
  剛剛坐穩,屁股都沒做熱,劉徹就聽到,自己的老爹問道:“太子,昨日在思賢苑中是否說過‘商人於國不無裨益’這樣的話?”
  對於這樣的問話,劉徹自然早就猜到了。
  他起身躬身拜道:“回父皇,確曾說過!”
  這話壹出口,頓時,整個大殿的人都議論了起來。
  對於漢室的大臣來說,商人=末業=下賤的職業,這樣的觀念可謂根深蒂固,歷來都是政治正確的!
  但是,另壹方面,越來越迅猛發達的工商業,民間越來越多土豪的出現,讓他們必須正視商人的力量的崛起這個問題。
  無論是當年的賈誼,還是現在的晁錯,他們的成名作,也基本都是在闡述這樣的問題。
  朝廷的大臣們自然也早就知道,在事實上,商人的地位隨著他們財富的增加在迅速的增長。
  某些地方,有錢的商人的派頭比徹侯、國君都要大,都要風光!
  可是,除了強調農本這個概念外,真正拿得出手的政策,並不多。
  為什麽?
  壹則,怎麽處理工商業與農業之間的問題,以及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不僅對於漢室,就是整個中國,也是頭壹次碰到工商業的發展和增速超過農業的問題。
  理論上當然是農本。
  但現實中,卻不可能真的按書上所說的那樣去處理。
  要知道,如今天下蓬勃發展的工商業,涉及的人口不是幾千,也不是幾萬,而是數以百萬計!
  在這個問題上,稍有不慎,處理不當,就要引發大問題。
  二則,誰背後沒有金主?
  拿了別人的錢,怎麽能說別人的壞話?
  所以,大多數臣子,雖然都知道問題很嚴重,但,誰都不想揭開這個蓋子,更不願意面對這個問題。
  即使晁錯,當年大喊著什麽貴粟論,但現在,也不再提及那個問題了。
  而劉徹的那個表態,可謂開歷史先河了。
  不管怎樣,劉徹都是漢室第壹個真正直面了工商業與農業之間的問題的第壹個皇室高層。
  無論如何,不管怎麽樣,大臣們都無法繼續保持冷靜了。
  “請家上解釋……”晁錯第壹個站出來,出列問道:“臣愚鈍,不解家上之意……”
  廷尉張歐立刻緊隨其後,出列拜道:“臣惶恐,不明家上意欲何為?”
  就連袁盎也道:“家上所言,臣聞所未聞,敢請指正!”
  劉徹知道,這些大臣已經是很給他面子了。
  錯非之前劉徹壹直擺出來的就是仇商的姿態,壹副壹定要壓制工商業的模板,恐怕此刻,潮水壹樣的彈劾就已經將他淹沒了。
  實在是,這個問題太敏感了。
  已經上升到了意識形態的高度。
  想想看,後世嗡嗡嗡的時候,忽然跳出來壹個家夥說米帝可以跟我們大天朝壹起愉快的玩耍,這個家夥恐怕不是坐土飛機,就是得見識壹下專政的鐵拳了。
  天子劉啟卻不像大臣們那樣。
  他半閉著眼睛,不發壹言的靠在龍榻上面,實際上,他已經知道了劉徹昨天的全部發言和前因後果。
  這些事情,不止他安插在劉徹身邊的眼線發來了匯報。
  就是今天早上,顏異也跟他完完全全的匯報了壹切經過,和劉徹的壹些思路。
  對劉徹的那些想法和計劃,作為皇帝,作為天子,作為劉徹的老爹,劉啟是用壹種樂見其成的態度在等待著的。
  其實,劉徹搞出這些事情,壹點都不出他的意料之外。
  老劉家的太子,要是能安安穩穩的宅在太子宮裏,那才叫奇怪了!
  甚至,此刻,劉啟看著劉徹,竟有壹種頗為欣賞的想法。
  在劉徹身上,他仿佛看到了他年少輕狂時的歲月。
  年輕人,有想法,有沖勁,這是好事情!
  所以,天子根本不想幹預。
  對天子劉啟來說,劉徹的那些事情,做成了,那是皆大歡喜。
  對於如今的天子劉啟來說,在他的潛意識裏,他甚至希望,劉徹能把事情搞大。
  因為只有這事情大了,他才能看清楚,這朝廷裏,究竟誰是忠臣,誰是騎墻的,誰是二五仔!
  至於失敗?
  誰沒失敗過?
  沒經過磨礪的雛鳥,怎麽有振翅高飛的那壹天?
  “朕的時間不多了……”天子劉啟看著劉徹,在心中想著:“劉徹啊,妳要爭氣,朕只能扶著妳再走幾年了,幾年之後,這個國家就可能要靠妳了,這江山社稷,妳是否能承擔呢?”
  前不久,他差點在宮裏摔倒了。
  這是壹個很嚴重的信號!
  這說明,他的抵抗力和精神,都在衰退。
  而在這個時代,男子四十是壹道坎,更別說,他這樣的壹國之君了。
  因此,他不得不讓劉徹開始真正的接受暴風雨的洗禮,讓他的這個繼承人,學會怎麽在風雨中尋找安全的地方,怎麽識別忠臣和二五仔,怎麽駕馭群臣武將。
  所以,他悄悄的給劉徹的計劃裏加了壹點料。
  他的想法很簡單,趁著自己還能掌握局面,先給劉徹掃清諸侯,留下壹個沒有隱患的國家,同時,盡可能的磨礪這個兒子,讓他在幾年內就成熟起來,即使發生意外,也能立刻掌握大權,駕馭群臣,收拾兵權。
  這次的事情,只是開始。
  以後,慢慢的,他會讓劉徹這個太子參與政務,參與軍隊,跟將軍們交流。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會慢慢的去觀察朝廷的大臣,反復考驗和試探那些大權在握的臣子,看看他們到底是個什麽心思。
  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來說,他所做的壹切,只有壹個目的,那就是保證政權的順利過渡,劉氏的統治地位不受任何威脅。
  在這過程中,任何意外和威脅的苗頭,只有壹個下場。
  “此泱泱者,非少主之臣!”
  簡單的來說,所有的臣子和壹切的事情,都是他手裏的棋子。
  這麽想著,天子劉啟就慢悠悠的開口道:“太子,給諸臣和朕講講,妳是怎麽想的?為什麽說那樣的話?太子難道不知道,強本弱末乃是我漢家的國策嗎?”
  劉徹聞言,稍稍整理了壹下思路,拜道:“回稟父皇,兒臣壹刻也未忘記,我漢家的根本,在於生民,生民之道,在於農本!”
  劉徹擡頭看著自己的老爹,他很清楚,現在這個時候,就是他這個太子,發出自己的政見和執政思路的最佳時機。
  大臣們能聽懂的,能跟上他的節奏的,自然可以在他未來登基後獲得壹席之地。
  聽不懂的,跟不上的,劉徹也絕對不會等他們!
  劉徹轉身看向晁錯,道:“孤曾讀過禦史大夫所作之《貴粟論》,其篇首便是:故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以開其資財之道也!”
  劉徹笑著問道:“未知孤可曾記錯?”
  晁錯聽聞,頓首道:“鄙作陋言,竟蒙家上熟記,臣與有榮焉!”
  但晁錯心裏卻是打著鼓,不知道劉徹葫蘆裏賣的到底是什麽藥?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