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769章 我註經典與經典註我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諸卿果真是這麽認為的嗎?”劉徹壹副很傻很天真的模樣問道。
  “回稟陛下,臣等皆以為,濟南之事,實與陛下無關……”滿殿大臣,哪怕只是壹個連發言資格都沒有的四百石的小官,也都在這個時候跪了下來,匍匐在地上叩首道。
  這個問題,是肯定不需要去想的。
  濟南王劉辟光,弄出這麽大的簍子,豈能沒有懲罰?
  哪怕是那些過去拿過劉辟光好處的人,現在,也必須承認,這貨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實在是太嚴重了。
  倘若百姓沒有暴動,甚至哪怕是沒有占領縣城,他們都有辦法,將這個事情壹推三六五。
  但,章丘百姓發動暴動,攻占縣城。
  這個事情,便再也沒辦法敷衍下去了。
  必須要給壹個結論。
  而且,這個結論裏,劉辟光必然是有罪的。
  這裏面的區別,只在於,有些人覺得,劉辟光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而有的人認為,劉辟光犯下的罪過雖然大,但總歸是宗室嘛。
  罰酒三杯,下不為例就好了。
  最多最多,就是削其章丘縣。
  而更多的人,則根本不在乎,劉辟光是要被千刀萬剮,還是罰酒三杯。
  這些人只關心——章丘的那些居然敢反抗的百姓,到底是個怎麽處置方法。
  很多人都清楚,這個頭,不能開!
  若章丘百姓武力反抗,卻沒有懲罰。
  以後,天下的泥腿子都有樣學樣了。
  誰Hold住?
  更何況如今天下之中,百姓持械,尤其是弓弩刀劍的比例,說出來嚇死人!
  北方郡國,每三戶就有壹家備有弓弩甚至甲胄。
  要是在關中,那就更誇張了。
  隨便走到哪壹家,推開門,仔細看看,總能發現掛在墻壁上的弓箭。
  此時,基本上,哪怕是個佃戶甚至奴仆,若是生下兒子,都會千方百計的為其準備壹張小弓,在其滿月酒的當天,讓其執弓弩以射四方。
  傳統的道德和普世、價值更是認為,男人怎麽可以不學弓弩騎射呢?
  禮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舉之,明示有事也。
  在如今,射禮,更是上至皇帝,下至販夫走卒祭祖之時,必須舉行的儀式。
  在這樣的情況下,官僚貴族,當然是心裏敲著鼓,忐忑不安。
  章丘的例子,更是告訴了他們。
  惹毛了老百姓,老百姓發起橫來,就要殺妳全家!
  官僚貴族,當然是怕的要死。
  他們有多怕,就對章丘的百姓有多恨!
  這就是所謂的色厲內荏。
  “陛下,濟南固然無道,然,章丘百姓,無陛下之令,無縣道之書,擅自起兵,襲殺官吏,目無王法,豈可不無所懲?”壹位千石官員出列拜道:“且,此番章丘百姓,以弓弩刀劍,而越法自為,臣請陛下,禁天下持械,收百姓弓弩劍戟……”
  這人趴在殿中,大言慚慚的道:“臣聞有司歷年上報,天下郡國,歲有上千人,死於械鬥,傷殘者,不計其數,僅關中,壹歲因弓弩而死者,就有百人之多!陛下若以聖德,收其弓弩劍戟,則可活民無數,且更能禁盜賊,止殘殺!”
  他的說的,確實是有些道理。
  秦漢以來,中國民間武器泛濫。
  僅僅在秦始皇統壹天下後的那壹段時間內,武器泛濫之風得到了壹些遏制。
  但,隨著秦始皇壹死,天下大亂,這武器泛濫之風,就立刻又卷土重來。
  民間別說是民用的弓弩刀劍了,甚至就是軍用的強弓硬弩以及甲胄長戟,其實也是隨處可見。
  退伍的將官士卒,告老的官員貴族,還有那些曾經跟著劉邦南征北戰的山東老兄弟們的後代,都有權力可以合法擁有制式軍備。
  至於北地騎士這樣的預備役軍人,更是只要皇帝下令,馬上就能將自己全副武裝起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漢室民間,壹言不合,就拔刀相向,血濺三尺的情況,比比皆是。
  發展到今天,甚至出現了血親復仇這樣的不死不休的殺戮方式。
  大復仇主義思想支配下的國人,為了報父仇甚至祖父仇。
  能在仇家門口蹲點壹年甚至十年,只為找到壹個復仇的機會。
  這些情況,造成了民間的治安,多多少少有些問題。
  天下命案頻發。
  很多地方,壹到荒郊野外,人跡罕至的山林,馬上就是壹個比拼運氣的賭博。
  綠林好漢們,專愛在這樣地方,幹無本買賣。
  劉徹的小舅子義縱曾經就跟著張次公在河東郡,以此為生。
  而且,因為武器泛濫,也導致了很多土匪和強盜,擁有了強大的火力。
  漢室歷史上,甚至出動過軍隊,圍剿某些裝備太豪華的車匪路霸。
  這些問題,也因此長久以來,成為了很多官員和士大夫主張禁械的理由。
  只是……
  劉徹看了看,那個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的家夥。
  “卿是太常的官員吧?”劉徹冷笑著問道。
  “回陛下,臣太常禮官大夫張康……”張康此刻的心情還是很愉悅的,他覺得,天子應該也是恨透了那些敢於暴動的百姓才對!
  自以為撓到了癢癢處。
  畢竟,自古以來,就沒有皇帝,會對任何或者暴動的百姓讓步過。
  想想看,就連貴族士大夫和諸侯王,只要敢起刀兵,馬上就要被碾成碎片。
  太宗時,絳候不過是在家裏多準備了些甲胄兵器,就被投進了廷尉大牢裏,差點就死在了裏面,出來還感慨:吾今日始知獄卒之貴!
  淮南厲王劉長,為太宗幼弟,同胞手足。
  卻不過因為喝多了馬尿,帶了四十多個人,幾輛車,在函谷關外喊著要造反,就被發配三千裏,活活餓死。
  泥腿子們,還能比這些人高貴?
  在他看來,章丘所有百姓加起來,可能也不及絳候與淮南壹根汗毛重要。
  天子也必然在心裏非常惱火和痛恨這些敢於反抗的百姓!
  他如今首倡嚴懲章丘百姓,又提議禁毀天下民間兵器。
  張康覺得,自己即將走上壹條康莊大道,名滿天下,受萬世敬仰的日子,已經指日可待!
  但他卻沒發行,在他屁股後面,壹堆的儒家博士,正拿著要吃人的眼神,死死的看著他。
  “卿是太常僚屬啊……”劉徹在太常這個官署上用力的咬了兩口,然後問道:“卿授業哪位先生?”
  “回稟陛下,臣幸蒙申公不棄,曾在申公門墻之內記名聽講……”張康聞言喜滋滋地說道。
  “魯申公啊……”劉徹搖搖頭,感慨兩聲。
  申公,劉徹還是很尊敬的。
  那確實是壹位知行合壹的大儒。
  但……
  怎麽這位大儒的弟子,壹個比壹個差勁?
  “善!”劉徹轉頭對汲黯吩咐道:“尚書令,遣使去申公家宅,幫朕問問,申公何以不教弟子《詩》《書》?”
  這個時候,那張康才發現,事情似乎有些不對頭,額頭上,更是冷汗直冒,四肢都有些在打擺子了。
  天子的意思,他就算是個白癡也聽出來了。
  老師沒有教《詩》《書》,那弟子是什麽?
  濫竽充數的東郭先生?
  “太常選的好官!”劉徹冷哼兩聲:“《詩》《書》之意,都不曾懂,何以佐朕治天下元元,宣達教化?”
  太常竇彭祖,臉壹黑,惡狠狠地看了看張康,伏地而拜:“臣督下不嚴……”他將帽子脫下來,放在壹邊,深深的拜道:“又用人不明,實有罪,請陛下收臣印綬……”
  太常為國家大儀,奉宗廟社稷神明之祀。
  這個位置本身,就對太常官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很多在其他衙門的小事情,在太常,卻是了不得的潑天大禍。
  譬如,在太常,平日祭典之時,太常官要是稍微不小心,讓蠟燭滅了,或者馬車停的稍微過了壹點,這就是死罪!
  有時候,甚至太常官自身,也要被牽連。
  歷史上,犧牲不如令或者奉祀不如儀而被處死、貶黜的太常,已經有三位之多了。
  供奉祖宗的三牲祭品,沒有按照天子的要求的方法,供奉,或者奉祀祖宗時的禮儀,沒有按照制度上的要求進行操作。
  太常衙門的主官太常本人,就要被罷黜甚至下獄論死。
  而太常選用濫竽充數的官員去供奉和照顧列祖列宗,又該當何罪?
  還不得殺全家?
  竇彭祖可不想在這個名單上,加上自己的大名。
  劉徹看著竇彭祖,沒有接話,而是負手對著群臣道:“古聖王作五兵,非以相害,而以禁惡止邪,安居以制猛獸備非常也!”
  “今百姓狹弓弩,備刀劍,以先王聖賢之教,禦毒蟲猛獸,保妻小,衛桑梓家國,爾曹竟欲收之?”劉徹瞪著眼睛,喝罵著:“乃欲亡朕社稷乎?”
  百姓持有武器,並且熟練掌握使用武器。
  這是劉徹未來基業的根基所在。
  誰要敢動這個紅線,誰就是圖謀不軌,要跟劉徹為難,要懷他好事!
  畢竟,這未來世界,光有人口和軍隊是不夠的。
  人民也要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才行!
  尤其是在殖民地,中國百姓若是沒有自己的武裝,不知道要發生多少亂子!
  劉徹現在只恨不得學米帝那樣,來個憲法第二修正案,確認百姓天生就有合法使用和持有弓弩劍戟等壹切武器的天賦權力。
  雖然,其實那樣只是多此壹舉。
  因為,中國,此時的中國,《詩》《書》這兩大聖典,是完全支持和擁護人民合法持械的天然權力的。
  “且夫,詩雲: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劉徹低頭看著那個已然癱軟在地上的渣渣,道:“汝欲令天下孝子賢孫,不能奉祖宗神靈乎?”
  劉徹還真沒說錯!
  當今天下,這祭祀祖宗神靈,弓箭就是必備品。
  向祖宗神靈,展示自己的射術和武藝,是從春秋戰國至今,就已經根深蒂固的習俗了。
  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鑄造十二金人,尚且都不敢收弓弩。
  如今天下,又有那個渣渣敢收禁民間弓弩?
  誰這樣做了,誰就要被天下唾棄,被民眾的怒火給撕碎!
  在這個時候,禁弓弩兵器,跟滿清的剃發令的結局是相同的。
  “總有賊子想害朕!”劉徹在心裏罵道。
  “其除禮官大夫壹切爵位官職,發還原籍,勒令閉門思過讀書,直至讀通《詩》《書》……”劉徹揮手道:“臨行前,朕再送爾壹句話:昔者仲尼曰——吾何執?吾執射!”
  “臣……臣……”張康整個人都蒙了,到現在都沒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
  明明我壹心為陛下著想,陛下怎麽就這樣子?
  而他身後,其他儒家巨頭,紛紛是搖頭嘆息。
  “魯儒壹派,即迂腐,又自視甚高……”董仲舒對著自己身邊的弟子輕聲訓誡:“二三子,日後當以此為戒!”
  “《詩》《書》之意,在教在誡,教化士民,宣達王化也!故仲尼曰:詩三百,思無邪,又曰:郁郁乎文哉,吾從周,爾等日後,要多多揣摩先賢言論,闡發以微言大義,以《詩》《書》之行,註及己身,如此方能不使日後為師,受今日申公之厄!”壹側的胡毋生也說道。
  這兩位公羊派的師兄弟,最近,又在壹個問題上,出現了分歧。
  董仲舒,在放棄了天人感應的研究後(主要是沒前途,現在士子跟貴族,都在鉆研實用的東西,再玩虛的,沒人信沒人學,那他自然沒有動力去搞天人感應了),他就走上了壹條,以我為主的治學之路,主張的是《詩》《書》《論語》《春秋》,都應該為我服務,應該從我的角度去解讀這些典籍。
  而胡毋生,則是完全相反。
  他主張,先賢的教誨,是壹個字也不能改。
  但世界在變化,局勢在發展,不進步,就意味著落後。
  那怎麽辦呢?
  胡毋生不愧為當世大儒,頂尖的學霸,在劉徹讓公孫弘稍微提醒了幾點後,他就開始走上了《詩》《書》《春秋》註我的光輝大道。
  這兩位師兄弟,在發明了微言大義後,卻立刻分道揚鑣,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讓劉徹看了,只能佩服!
  城會玩啊!
  但在民眾持有武器這個問題上,公羊派的意見,卻是根本不需要大腦思考的。
  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而復仇需要武器弓弩。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