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00章 廟算(壹)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六月精陽,盛夏,終於到了極致。
  長安城熱的都快成了壹個蒸籠。
  無數的列侯貴族,紛紛逃離了長安,跟隨著皇室的腳步,前往了甘泉山避暑。
  劉徹泡在甘泉宮的壹個溫泉之中,望著山下隱秘在群山和竹林之間的那些列侯的山莊。
  開玩笑般的對著在隔壁池子裏泡澡的義縱說道:“東成候,卿說說看,朕要是派人去這甘泉山下設卡,凡進出之列侯,每月皆課以消暑之稅十萬錢壹人,壹年能收多少?”
  義縱聞言,臉色略有尷尬。
  在長安的列侯有多少人?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說清楚。
  本來,按照漢律,尤其是太宗皇帝的詔命,所有列侯,除了在京為朝臣的之外,壹律必須就國。
  但是……
  許多列侯是死活都不肯回封國的。
  哪怕是皇帝勒令他們必須回到封國,這些家夥也是前腳奉詔就國,後腳,就又溜回了長安。
  這不僅僅是因為長安繁榮,列侯們在此能享受到世上壹切奢靡之事。
  更因為,長安有著大機遇。
  旁的不說,壹旦九卿出缺,或者郡國兩千石出缺。
  在長安的,總比窩在封國當宅男的家夥機會要多。
  但話又說回來,能死皮賴臉的留在長安的列侯,也必然是列侯中的精英和強者。
  不夠格的,早就被廷尉和內史趕跑了。
  壹般而言,食邑千戶,能滯留長安的家夥,幾乎沒有。
  想要在長安有個宅子,起碼也得要食邑兩千戶。
  當然,某些跟劉氏親密的列侯不在這個限制之列。
  至於能在這甘泉山腳下圈塊地,蓋個避暑山莊的列侯,那就更了不得了。
  不是劉氏皇族的狗腿子和馬屁精,就是帝國的柱石和軍隊的大山頭。
  至少,他義縱至今也沒在這甘泉山下搶下壹塊地皮來蓋山莊。
  想著這個事情,義縱笑著道:“陛下,臣以為,起碼能歲入數千萬吧!”
  這是肯定的!
  只要姓劉的舍不得不要臉。
  每年收個幾千萬的避暑費,簡直不要太輕松。
  但問題恰好是在這種事情上,沒有皇帝舍得不要臉。
  劉徹也只是笑笑,老實說,他曾經還真想過,在甘泉山下玩壹把房地產開發。
  但後來想想,太沒節操了。
  就放下了這個事情。
  “陌刀軍陣,現在,訓練的如何?”劉徹嚴肅的問道。
  今年春天,劉徹下令從淮泗地區,征召了五千名合格的淮泗男兒,並且命令他們入京。
  畢竟,打匈奴,不能光依靠壹個北方。
  漢室整個北方,哪怕算上長安和巴蜀漢中,總人口估摸著也就兩千萬左右。
  而南方和東南,起碼還有兩三千萬人口。
  縱觀歷朝歷代的中國,在面對北方的異族威脅時,其實,偌大的中國,經常是以壹隅之地在與自己的敵人對抗。
  運氣好點的王朝,可能還會從南方和東南得到些經濟和物資支持。
  要是運氣差壹點,譬如說明朝。
  南方和東南地區的士紳,除了扯後腿和看戲之外,幾乎沒有提供任何幫助。
  哪怕秦漢,也是如此。
  盡管秦漢實施的是軍國主義體制下的耕戰政策。
  在這套政策下,帝國的每壹個郡縣,每壹個亭裏,都是兵營。
  廣闊的中國大地上,自戰國以來興起的尚武之風,至今也依然濃烈不已。
  哪怕是在劉徹眼中已經腐朽墮落的齊魯,腐朽和墮落的也只是齊魯的上層。
  在基層亭裏,英雄豪傑,依然層出不窮。
  缺的,只是壹個發現和任用他們的明主。
  旁的不說,現在,已然成為了棘門軍門臉的棘門軍屯墾團校尉,安東都護府備盜賊都尉刀間。
  他在五年前,還只是壹個只懂窩裏橫,欺負百姓,敲詐勒索的所謂臨淄大俠。
  而今天,刀間已經成為了壹個當之無愧的大俠了。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刀間的作為,契合了真正的俠義精神。
  於是,他不僅僅在安東諸藩中擁有了“及時雨”的綽號。
  在劉徹這裏,都算掛上號了。
  而齊魯難道只有壹個刀間嗎?
  劉徹覺得,放眼望去,齊魯的城市和街坊之中,遍地刀間。
  他們現在之所以沒站出來,只是因為沒有機會而已。
  若機遇壹到,他們就將如前輩英布、季布壹般,鯉魚躍龍門。
  而劉徹決定給他們這個機會。
  事實上,這也是劉徹決定要用陌刀兵的原因之壹。
  南方人不善於騎射。
  但善於技戰之術。
  當年,春秋戰國之時,吳越的擊劍之士,天下矚目。
  齊魯的君子,佩劍而行,列國之中,人人尊崇。
  甚至於,中國的軍事戰略思想,也是發源於吳越齊魯。
  司馬鑲且與孫武,孫臏,相繼接棒,令兵家終於大放異彩。
  將道理的話,結陣作戰,齊魯吳越和廣大的南方大丈夫們怕過誰?
  巨鹿壹戰,首先沖鋒在前,掀翻了強大的秦軍軍陣的是來自江東的舊楚子弟。
  哪怕是到了騎兵稱王的年代,也有李陵所率的五千丹陽兵,徒步下馬,用著弓弩,教匈奴人做人。
  那壹戰,五千對八萬,居然讓八萬匈奴騎兵,無可奈何。
  只是可惜,東南和南方,受限於這個時代的交通以及消息傳遞條件。
  很難被有效利用起來。
  武帝朝時,南方的軍隊,也就是打打三越,滅滅西南夷。
  唯壹壹次被編組成軍,練成精銳,還被葬送在了祁連山的群山之間。
  而劉徹當然不能容忍再出現這樣的情況。
  整個北方,青壯總共才多少?
  以封建時代的動員力和動員條件,動員兩百萬青壯投入戰爭,就已經是極限了。
  畢竟,漢,不是秦。
  沒有秦那麽可怕和強大的動員能力。
  更不可能復制秦趙長平之戰時,秦國上至八十歲,下至十歲,無分男女老幼,都為戰爭服務的奇跡。
  但,南方的廣闊天地,卻大有可為。
  別的不說,劉徹覺得,在當地征發和訓練出壹支三十萬的作戰力量,是可以實現的。
  而,這支軍隊最佳的武器,當然是陌刀了。
  畢竟,劉徹可沒有時間,也沒有人手,去跟李陵那樣,為了將五千丹陽兵訓練成騎兵,花上六七年的時間。
  而陌刀這種簡單易學,同時威力巨大的兵種,自然就成了首選了。
  同時,將南方的士兵,調來北方,更可以增加南北人民的感情,使國家更加團結。
  畢竟,若戰爭都是北方人在打,而南方人只要負著雙手,在旁邊看戲。
  那麽,南方就會被排除在漢室的統治階級之外。
  南北之間的利益和分歧,就會出現斷裂甚至裂痕。
  所以,這次的羽林衛和虎賁衛擴軍,劉徹特意將絕大部分的士卒的來源地,都選擇了南方的兵源。
  但,南方的士兵,究竟素質如何?究竟能否適應新時代的戰爭需求?
  劉徹心裏多多少少是沒底的。
  畢竟,南方不像北方,尤其是長城的郡國。
  在北方,尤其是長城附近的郡縣,每年,都會有嚴格的預備役軍事訓練甚至大規模的民兵演戲。
  而南方,則承平日久。
  除了五六年前,吳楚之亂打壹仗外,當地已經幾十年沒有看到硝煙了。
  即使吳楚叛亂,也是三月而定。
  真正的交戰時間,更是不過兩個月。
  “回稟陛下,壹切安好!”義縱在旁邊的溫泉之中,笑著答道:“此番所遴選之士卒,皆自淮泗郡國之郡兵以及軍將世家所選,皆是老於行伍,知道軍中規矩和軍法的正卒,再加上,陛下關愛,自郡國廣選精幹之材官為將卒,全軍上下,現在訓練得當,七月之前,當可成軍!”
  劉徹聽了,這才放下心來。
  “如此,朕就放心了!”劉徹站起身來,旁邊立刻就有宦官過來,為其穿衣。
  穿上木屐,走到壹處閣樓,裹著寬松的浴衣,劉徹望著還泡在池子中的義縱,道:“淮泗士卒,卿請給朕嚴厲督促,不用顧忌朕的面子!”
  這也是劉徹另壹個不放心的地方。
  此番征兵,不僅僅從丹陽、下邳等地征兵,還從老劉家真正的老巢,豐沛,征召了五百子弟兵。
  要知道,豐沛的大爺們,自從劉邦之後,那眼睛都是長在額頭上的。
  本來,劉徹壓根就不想從豐沛征兵。
  但奈何豐沛的父老們壹聽說天子要征兵,就紛紛上書,請求征召自家兒郎。
  劉徹也是沒辦法,只能捏著鼻子征來五百。
  “諾!”義縱也爬上案,穿上浴衣,恭身說道:“羽林衛自成軍之日起,就以報效陛下,為國羽翼為天職,羽林之中,無有情面,壹切唯才是舉,唯賢而用!”
  “善!”劉徹撫手贊道:“正該如此!”
  義縱的態度,讓劉徹終於放心下來。
  講道理的話,其實,現在天下最好的兵源,還是豐沛之地。
  畢竟,那是劉氏真正的老巢和大本營。
  當地的士大夫貴族以及農民,世世代代,都是劉氏天子的家臣。
  這是劉邦規定的:其以沛為朕湯沐邑,復其民,世世代代無所與。
  當地的百姓士紳,對劉氏的支持度,完全就是Max的。
  但正因為如此,當地的士兵,從太宗以後,就成為了壹個老大難。
  豐沛出身的士兵,在軍隊裏面,是打也打不得,罵也不罵不得。
  統統都是滾刀肉。
  妳敢處罰他們?
  他們能直接把官司,壹路打到廷尉,打到五官中郎將,甚至皇帝面前。
  劉徹壹直就擔心,這些大爺進了羽林衛和虎賁衛,仗著自己是皇帝的家臣,不把軍法和軍紀放在眼裏。
  到最後,搞得他這個皇帝都沒法子做人。
  現在看來,豐沛的子弟兵,還是挺守規矩的嘛!
  將陌刀新兵們的事情放到壹邊,劉徹看著義縱,問道:“以卿之見,河套之戰,最佳的進攻時間是?”
  這也是劉徹最近在頭疼的壹個問題。
  對中國來說,假如可以選擇的話。
  那麽,戰爭最好在八月以後,三月以前。
  這樣,可以避免傷農,更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國家的力量和資源。
  但問題是,匈奴人又不傻。
  鬼都知道,秋收以後,漢軍就精力旺盛的跟上房揭瓦的小孩壹樣。
  肯定會在秋收以後,加強戒備。
  而且,匈奴人的習慣,也是春夏在幕北和西方的草原放牧,而在秋冬回到南方過冬。
  秋冬開戰的話,匈奴人的力量會更強,而且準備也更充足。
  所以,歷史上,霍去病衛青最初出塞,都是選擇了夏天這個匈奴部族遠離幕南的時機。
  但問題是,這樣做,對社會經濟的傷害很大。
  幾十萬民夫,脫離了生產,投入戰爭。
  北方的農業生產和生活必然受到嚴重影響。
  劉徹因此廣泛的征集了將軍列侯們的意見。
  但,大家所持的觀點,卻又都互相矛盾。
  這讓劉徹舉棋不定。
  畢竟,他只是壹個沒上過戰場,宅在未央宮的宅男罷了。
  對軍隊和戰爭的認知,他是通過大臣的報告,以及書上的記載來獲取。
  沒辦法,劉徹只好進壹步的征求更多的人的意見。
  義縱聞言,先是壹楞,然後拜道:“回稟陛下,臣以為……”
  他咬了咬牙齒,擡頭看著劉徹,說道:“明年冬十月,正是最佳的出擊時機!”
  劉徹聞言,摸了摸自己下巴那淺淺的胡須叢,問道:“請卿說說看……”
  “其壹,冬十月,大河將封凍,我軍可拿下梓嶺後,直趨高闕,不需再強渡大河,冒此危險!”義縱說道。
  劉徹不置可否的點點頭。
  河套的北河,在冬天會不會封凍?
  這是漢室現在所不能清楚的事情。
  而且,即使封凍了,結冰的冰河厚度如何,也是壹個問題。
  當然,冬天,大河河水變淺,流速變慢是肯定的事情,這也是主張冬天進軍的人的觀點。
  但,這並不足以成為冬季進軍的理由。
  冬天,冒險進入壹個陌生的世界,去與敵人在曠野廝殺。
  對漢軍的後勤,提出了很強的要求。
  畢竟,冬天路滑,萬壹再碰上下雪,軍隊的補給就可能受到影響。
  而且,在實際上來說,匈奴人比漢軍,更適應在冬天作戰。
  他們已經習慣了冬天的嚴寒氣候,也知道怎麽在這樣的天氣下生存和作戰。
  但漢軍則還沒有過在冬天的嚴寒下,與敵軍作戰的經驗。
  平城之戰的教訓,劉徹可還沒有忘記!
  漢軍被困白登山七天,戰死者不過寥寥數百。
  但是,戰後,因為凍傷而被迫截肢的士卒,卻是十之二三!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