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827章 漢家君臣盡歡顏(壹)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長安。
  距離大軍出征,已經過去了接近壹個月。
  時間也劃到了九月。
  盛秋到達頂峰。
  無數的百姓,都開始投入到秋收工作中。
  數不清的婦女和老人,帶著孩子,在田地中勞作,將壹穗穗的粟米收割,脫粒、歸倉。
  但大家的心神,卻都已經飄到了遙遠的北方,長城腳下的戰事。
  妻子,擔憂著丈夫的安危。
  父親,牽掛著愛兒的消息。
  孩子們,伸長了脖子,等待著父親從戰場歸來。
  本次出征北上作戰,長安雖然只調動了不過三萬的正規軍。
  但為了支援這些軍隊北上作戰,為此抽調的民夫和青壯,多達十余萬。
  這還僅僅是關中的動員力度。
  整個北方,為了支撐本次戰役,漢室朝廷通過各級政權,動員民夫已經達到了三十萬之多。
  單單只是為了補給飛狐軍和句註軍出雁門作戰,從雁門到馬邑的道路上,每天都有多達萬人的民夫,在給大軍輸送給養。
  而在雁門身後,為了將補給物資,輸送到雁門關。
  壹支十萬人組成的民夫運輸隊,日夜不休的沿著古道和直道,將壹車車物資,肩挑手提,人拉牛牽,送到雁門關之內。
  為了讓驃騎大軍,能有足夠的給養。
  開戰後,漢軍就在武州山麓的小路中,日夜不停的輸送物資。
  無數的資源和海量的金錢,流水般的消失在賬簿上。
  從太原向北,漢室三十年來,囤積的糧草物資倉庫,壹個個的被搬空。
  哪怕是未央宮裏,這段日子以來,也有無數人憂心忡忡的擔憂著戰場變化。
  很多人都清楚,此戰,壹旦失敗,意味著什麽。
  這麽多物資,這麽多積蓄,投入到戰場上,壹旦打了水漂,後果將極其嚴重!
  但未央宮的天子,卻仿佛壹點也不擔心。
  每天該吃吃,該睡睡。
  甚至還有閑情雅致,帶著皇長子跟長公主,在禦花園遊玩。
  天子的鎮定,給了很多人吃了顆定心丸。
  許多貴族列侯和大臣的心也因此放回了肚子裏。
  既然自證“君權天授”的天子都壹副勝券在握的模樣,想來,前方戰事應該是順利的。
  這天,當關中的百姓,正在各級政權的組織下,開始準備修葺道路和交通時。
  壹騎插著象征著緊急軍情的騎士,策馬從北方而來。
  他年輕的臉龐,充滿了興奮和激情。
  噠噠噠,噠噠噠,就連戰馬的馬蹄聲,也是歡快無比。
  無數人看到了這個騎士。
  大量的百姓,紛紛丟下手裏的工具,無數的官吏聞訊後,扔下手裏的事務。
  從蕭關向東,亭裏鄉縣,每壹塊露布之下,都開始慢慢聚集人群。
  很快,這些地方就擠得水泄不通了。
  士民官紳,不分階級,都伸長了脖子,等待著來自長安的使者,將捷報或者不幸的消息,貼到露布上。
  無數人忐忑不安。
  是又壹個平城?
  還是空前的勝利?
  沒有人清楚。
  ……
  此時此刻,劉徹正坐在未央宮的壹個偏殿之中,與依照詔命,來到長安,進行例行的朝請的城陽王劉喜,下著圍棋。
  圍棋自從誕生起,就廣受貴族士大夫階級的歡迎。
  身為皇帝,劉徹當然也會壹點點。
  但棋藝奇臭無比。
  完全不是劉喜的對手。
  要不是他是皇帝,劉喜恐怕早就殺他個片甲不留了。
  但可惜,劉徹是皇帝。
  而且他老爹還幹過,下棋下不贏了,丟了面子,就掀起棋盤,把對手砸死的可怕事情。
  所以,劉喜是戰戰兢兢,不敢不變著法的給天子“陪棋”。
  為此他不得不將自己的棋藝下降N個等級,從黃金選手,直降為人機選手。
  即使如此,他也還要想著法的給天子“留棋”,處心積慮的設置壹些套路,方便天子能自然而然的吃掉自己的壹些棋子。
  這很考驗劉喜的智慧和預判。
  劉徹卻是很輕松的捏著棋子,隨意的下著。
  他當然知道,劉喜在巴結自己。
  但無所謂。
  皇帝嘛,有時候適當的裝糊塗很有必要。
  而且,從跟這個從前素未謀面的王叔的這幾局手談裏,劉徹看出來了,這個自己的王叔,心智和能力,都在水準線以上。
  是壹個合格的君王。
  可以對他托付壹些大事。
  就在此時,殿外忽然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
  “陛下!”王道幾乎是連跌帶撞的跑進來,跪下來拜道:“前線緊急軍情!”
  “哦……”劉徹勉強按耐住心中的激動和忐忑,裝出壹副“朕早就知道了”的樣子,說道:“可是兒郎們已破北虜?”
  這樣說著的時候,劉徹還回憶著曾經看過的謝安的典故。
  這種裝X刷聲望的事情,劉徹自然知道必須學!
  王道聞言,擡起頭,壹副崇拜的模樣,拜道:“聖明無過陛下!”
  “說吧,前方戰事究竟如何了?”劉徹壹副雲淡清風的模樣,重新坐下來,對著對面的劉喜說道:“王叔,我們繼續對弈……”
  但他拿棋子的手卻深深的出賣了他——都有些捏不住棋子了。
  好在,此時此刻,在這個重磅炸彈面前,沒有人能仔細去觀察。
  許多的侍從和宦官,都是壹副——陛下好厲害的模樣,兩個眼睛裏,都是崇拜的星星。
  大家夥只覺得,有這樣的天子坐鎮,我們真是太幸福了!
  王道跪在地上,拿出剛剛到手的緊急軍情奏報,攤開來,念道:“臣驃騎將軍縱,臣虎賁衛校尉冉,臣南軍都尉武等昧死頓首,百拜陛下:賴社稷神靈倚陛下之力,臣等自武州塞外列陣,與北虜折蘭王會戰,盡破之!”
  王道看著奏報上的文字,用著顫抖的聲音說道:“陣斬王世子以下,四千壹百八十二級,捕得賊虜自折蘭王以下,三千二百壹十七人,繳獲戰馬七千壹百二十壹匹,北虜首級,堆壘如山,稽粥氏已斷壹臂!”
  “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道的話還沒說完,整個大殿內外,無數狂熱的侍從和官員,就紛紛跪下來,大聲高呼。
  自平城之後,至今凡五十六年。
  從朝那塞淪陷至今,凡十八年。
  漢室奮四世之余烈,君臣上下,忍辱負重。
  邊塞軍民,付出了無數的犧牲,無數的代價。
  從長城向北,直至關中,直至長安,直至未央宮宮廷之內。
  多少人的手足兄弟,親朋好友,長眠在與匈奴戰爭的戰場上,多少人的先人祖輩,在與匈奴騎兵入侵的搏鬥中,壯烈犧牲!
  五十六年來,對匈奴的仇恨,如同火山中的巖漿壹樣,在漢家的朝野中躁動不安的流動。
  今天,終於,大仇得報!揚眉吐氣!
  這怎能不讓人心潮澎湃?這怎能不讓人激動萬分?
  這情緒,這澎湃的情緒,在瞬間就轉化成為了最樸素的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
  許多人抱頭,又哭又笑。
  為先人而哭,為今日大勝而笑!
  王道卻繼續念道:“今臣等率軍,阻匈奴白羊、樓煩等凡三萬騎於武州之南,前將軍所部,截其於馬邑之北,虜賊已如甕中之鱉,敗亡之期,指日可待!”
  “伏請陛下,靜待捷報,臣等必獻北虜右賢王於陛下階前!”
  “萬歲!萬歲!萬萬歲!”就連劉喜也再也忍耐不住,恭敬的俯首,匍匐在劉徹面前,拜道:“伏維陛下聖明,運籌帷幄,以聖王臨天下,乃令北虜自投羅網,臣謹為天下賀!”
  劉徹也是激動難耐。
  折蘭部族!!!
  作為皇帝,他從石渠閣的無數檔案裏,見過這個兇名昭著,殘暴無比的可怕敵人。
  今天,這個過去屠戮和肆虐了無數郡國,身負著無數漢家軍民血仇的大敵,卻在漢軍面前,如同土雞瓦狗壹樣,壹敗塗地!
  劉徹已經看到了,整個草原,整個東北亞的意識形態,都將因此戰而改變。
  折蘭的敗亡,預示著匈奴霸權的衰落。
  東北亞地區,漢室,這個古老的老大帝國,這個曾經的世界中心,天朝上國,終於將要回到他應該待的位置。
  願有生之年,得見您君臨天下!
  劉徹想起壹個很久以前看過的漫畫,也感覺眼眶有些濕潤。
  但作為皇帝,他清楚,他需要冷靜。
  所有人都可以激動,都可以興奮,都可以手舞足蹈。
  但皇帝不行。
  皇帝需要隨時冷靜,以便能從更加客觀的角度,思考戰略。
  所以,他強行抑制住自己想要裸奔慶祝的沖動,用幾乎是顫抖的手,輕描淡寫的揮了揮,道:“此皆將士用命,祖宗保佑,社稷有靈!”
  “況且,北虜主力尚在,朕還是等著將士們盡殲來犯之敵,再與王叔把酒言歡!”
  但下壹刻,劉徹的話卻深深的出賣了他的內心:“馬上派人去將這個捷報,報告給東宮兩位太後,另外,再召集群臣,朕今夜於未央宮宣室殿設宴,與群臣列侯,共同為前方將士的大勝慶賀!”
  東宮兩位太後,自從大軍出征後,就壹直心神不寧。
  畢竟,這樣的大戰,哪怕是對於現在的漢室朝廷來說,也幾乎算得上是賭上國運的壹戰了。
  壹旦戰敗,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但她們又坳不過劉徹這個皇帝,更沒有辦法阻止劉徹的決定。
  於是,就只好學習薄太後當年在河南戰役時壹般,天天在宮裏,給各路神仙禱告,祈求神靈保佑,大軍得勝。
  現在,這捷報傳來,也是時候讓兩位太後高興高興,開心開心了。
  “再命令有司衙門,將此捷報,布告天下,使天下皆知!”劉徹接著吩咐。
  這樣的大勝,當然要大肆宣傳,大肆宣揚。
  鼓舞士民的士氣和民心。
  同時,借著這個大勝,告訴天下——我——就是從壹個勝利,走向另壹個勝利的真命天子。
  這很重要!
  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任何勢力或者政治團體,敢在壹個王朝的上升期,起什麽歪主意的。
  更不要說敢於對抗中央了!
  這個大勝,對劉徹來說,更大的意義,在於政治上。
  狹此大勝,他的權柄和威望,將攀升到壹個更高的層次。
  因此,他能更多的解開束縛和封印,去做壹些更大膽的改革了。
  除此之外,在這個大勝之下,中央集權,將會得到進壹步加強,國家的信用和威望,也將更進壹步的深入人心。
  而且,此戰之後,必將誕生壹批全新的軍功貴族。
  他們是在劉徹領導下,取得軍功與榮耀,並且為劉徹冊封的。
  他們是天然的劉徹支持者和腦殘粉。
  他們的加入,將極大的強化劉徹的行政能力和政策推行力度。
  所謂政令不出未央宮,將永遠不會發生了。
  更重要的是:此戰之後,劉徹毫不懷疑,他將成為足以與三王比肩,五帝並稱的統治者。
  真正的成為那個口含天憲,壹言以為天下法的帝王。
  這就是為什麽,歷朝歷代,但凡有點出息,有點覺悟的中國皇帝,都必然對外擴張。
  原因很簡單。
  只要打贏了,皇帝都將大賺特賺,並且掙脫官僚和權貴們的束縛,真正的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無論古今中外,壹個國家,想解決內部外部的問題?
  最佳捷徑,都是戰爭。
  打贏了,且不說能把矛盾和負擔轉移給其他人背鍋,更可提振民心士氣,使得所有階級,都自願或者被迫團結在中央政府的旗下。
  就譬如二戰的納粹,在前期,整個德國,都為納粹而瘋狂。
  甚至可以說,無人不是納粹的擁護者——哪怕猶太人。
  此刻,剛剛解開了封印的劉徹,躊躇滿誌的下達了他的命令:“制詔少府和內史以及太常,命其等鑄金五銖百萬枚,以做賞賜參戰士民之用!”
  “諾!”群臣俯首而拜。
  在這樣的輝煌勝利下,所有的壹切政治力量,所有的壹切思想派系,所有的壹切內部山頭,全都已經俯首稱臣,拜倒在了劉徹的腳下。
  勝利,確是能解決壹切問題矛盾和紛爭的最佳配方。
  在勝利面前,皇帝的壹切命令,都將如同天籟。
  只有劉徹知道,他的這個詔命,意味著什麽。
  這是金本位的先聲和試探。
  壹個全新的金融時代,伴隨著這偉大的勝利,這神聖的戰爭,緩緩拉開了序幕。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