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58章 策劃戰爭(壹)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8

  勛貴子弟,自然也分三六九等。
  在壹個大家族內部,壹個精英子弟的地位,肯定遠遠高於那些草包。
  若遇上壹個知道分寸的家主,那麽,恐怕壹百個草包,也不如壹個精英。
  特別是在今天,劉徹通過種種手段,清理了大量舊貴族的今天。
  還能夠活著,並且依然活躍在政壇上,擁有力量和話語權的貴族們,自然都是強者。
  即使不是強者,起碼也是識時務的俊傑。
  所以,漢室的貴族質量,在現在,可以稱得上是幾乎媲美漢初了。
  而漢初是什麽情況?
  高帝所封之功臣列侯,哪壹個不是從屍山血海裏殺出來的人傑?
  而這些人傑教育出來的第二代,蠢貨雖然不少,但人才也同樣不少!
  譬如,現在在這個大殿之中,就有著大半是貴二代。
  譬如丞相周亞夫,少府卿劉舍、太常竇彭祖等等。
  更何況,如今的情況,也跟漢初不大壹樣了。
  列侯,已經不再是貴族勛臣以及官僚們期望的頂點。
  他們還有著繼續進步的空間和努力的方向。
  為了能讓自己能在未來,在西域或者身毒之土,開國家建社稷,而且是選個好地方開國家建社稷。
  這就要求他們不僅僅要跟皇室搞好關系,更要有足夠拿得出手的政績或者軍功。
  而現在,考舉制度的加分和優待,卻在阻擾著這些勛貴和大臣的子侄中佼佼者的前途,還讓他們的名聲有汙點。
  這怎麽能忍?
  事實上,這壹兩年來,已經有不止壹個列侯或者大臣,私底下對劉徹說過要廢黜考舉制度中的加分項和優待了。
  而如今,當劉舍講出自己子侄遭遇的窘境,立刻就引發了更多人的共鳴。
  九卿之中,就有數人在竊竊私語。
  而與會的列侯們,則幾乎都紛紛點頭。
  錯非是列侯勛貴們,壹直都是將自己家裏的嫡子以及真正有前途的精英往軍隊裏面塞,而基本不考慮考舉,恐怕此時,許多人都要跳起來了。
  即使如此,對於此事造成的影響,也確實傷害了許多人的利益。
  更何況,天子的態度就擺在哪裏。
  即使是從拍馬屁的角度來說,眾人也沒有什麽其他選擇,紛紛拜道:“陛下聖明,臣等蒙聖訓,漿糊灌頂,謹奉詔!”
  劉徹滿意的點點頭:“尚書令制詔,然後公之於露布,向天下明示朕與朝堂諸公之心!”
  “諾!”汲黯自然立刻點頭。
  將此事搞定,劉徹就對群臣們道:“除丞相、執金吾以及少府卿還有諸將軍外,其余諸卿請回罷……”
  頓時,就有大半大臣,紛紛恭身拜道:“臣等告退……”
  等這些人走完,劉徹就對剩余的大臣們說道:“朕特意留諸卿下來,是要與卿等再談壹談這征伐之事……”
  劉徹轉頭,看向少府卿劉舍,道:“少府,將高闕之戰的開支,對朕說壹說……”
  劉徹聞言,連忙拜道:“諾!”
  然後他道:“回稟陛下,自大軍出塞,及至車騎將軍兵至榆林塞,復我舊土,內庫共出錢二十萬萬以資軍用,其中自鹽鐵稅款出錢八萬萬,自口賦出錢三萬萬,自上林苑出禁錢壹萬萬有奇……”
  聽著劉舍的話,將軍們也都紛紛點頭。
  這大軍開動,自然是花錢如流水。
  但不過三個月的戰爭,卻花掉了內庫錢二十萬萬,這還是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畢竟,去年漢室的田稅和口賦加起來也不過四十萬萬左右的規模。
  這壹下子就花掉了壹半歲入。
  這實在是有些讓人瞠目結舌。
  此時,將軍們才知道,那鹽鐵官營制度和主爵都尉衙門收稅的行為,對他們的幫助有多大!
  若沒有這些收入,恐怕高闕之戰打到壹半,軍中就要難以為繼了。
  這也是劉徹的目的。
  讓將軍們尤其是新興軍功貴族們知道國家經濟來源,這樣,他們才會支持鹽鐵官營以及主爵都尉不斷擴大的權柄。
  “自大軍得勝歸來,封賞及撫恤,又出錢十萬萬有奇……更造金幣凡兩百萬枚,以賞大軍……”劉舍接著報告道:“迄今為止,少府已奉詔出錢計三十萬萬有奇,又出內庫黃金數萬金,以鑄金幣……”
  即使是劉徹聽到這裏,也不禁摸了摸額頭。
  這壹場戰爭打下來,僅僅是支出的軍費,就像壹座大山壹般壓得劉徹幾乎喘不過氣來。
  好在,其實很多支出,都是將兵器和甲胄以及各種糧草,都折算成錢的。
  不然,即使劉徹能找到這麽多錢,恐怕也沒那個本事將它們送到軍隊中。
  畢竟,壹枚五銖錢看似輕薄,但壹萬萬枚五銖錢,堆起來就已經足以淹沒這宣室殿……
  更何況,數以十萬萬計的五銖錢?
  而除了這些折算的資源,封賞的時候,牲畜、土地和農具以及各種器械,也是算錢的。
  通過這種手段,劉徹勉勉強強,實現了漢室財政健康。
  還促進了經濟和工業發展。
  旁的不說,單單是賞賜給有功將士們的農具。
  譬如說曲轅犁、水車、鋤頭等器物,就極大的促進了中國的工業和商業的發展。這半年來,天下商人,幾乎是賺錢賺到手抽筋。
  來自國家的訂單,幾乎淹沒了整個天下的商人和工坊。
  這也算是壹種另類的促進消化和擴大內需吧,更是壹種將整個國家綁上戰爭機器的手段。
  以至於如今,不僅僅軍隊好戰,就連地方上的地主、商人和城市裏市民,聽到打仗就跟打雞血壹樣亢奮。
  這戰爭,甚至都快要發展成漢室的壹條生態鏈了。
  未來,甚至可能催生出壹個類似米帝的軍工復合體這樣的怪物!
  而且,這樣做不僅僅軍隊沒有意見,軍人的家庭沒有意見,畢竟,賞賜的農具和各種器械,都是質量非常好,十分實用而且價格相對低廉的產品——漢室的國家采購,壹直用著物勒工名的制度,工坊主和商人們也不敢冒著掉腦袋的危險提供粗制濫造的產品。
  更重要的是促進了消費,繁榮了商品經濟。
  畢竟,若是發錢下去,估計很多人都會選擇將錢藏起來——這在馬邑之戰時,已經得到了教訓——當時,很多士兵的家庭,拿了賞錢,不是拿來買地,就是挖個地窖藏起來。
  真是讓劉徹傷透了心!
  正是因為吸取了當初的教訓,這壹次,劉徹將大部分的賞賜全都換成了實物。
  這下子,百姓總不能再把農具和其他工具也給藏起來不用吧?
  至於那些賞賜下去的牲畜,其實真算起來的話,國家是賺了的。
  因為,這些牲畜都是繳獲自馬邑的牲畜所產的幼崽。
  劉徹和漢室只是養了兩年,然後就將它們以市場價折算給了士兵。
  若在平時,壹次出售十幾萬頭牲畜的行為,且不說能不能賣掉,就是能夠賣掉,恐怕也要在價格上吃虧不少。
  但現在,卻是輕輕松松的將之變現了。
  至少,在紙面上是這麽壹回事。
  真的算起來,其實,整個高闕之戰前後的開支,除了軍費和軍餉外,漢家並沒有支出太多金錢。
  這也是為何,如今漢家的金融秩序依然穩定的緣故——不然壹下子抽走三十萬萬的流通貨幣,而且全是五銖錢,市面上立刻就要發生錢荒!
  當然,這些事情,將軍們並不需要知道。
  將軍們也並不想知道。
  他們只想知道——下壹次戰爭何時開始?
  自從高闕之戰後,人們就已經翹首以盼了。
  不僅僅是將軍列侯,這壹次,地主、商人、農民甚至是市民,都在盼望著。
  可沒有人希望高闕之戰制造的繁榮市場因為和平而消散。
  事實證明,戰爭若是能夠獲利,絕對會讓人上癮。
  上壹個上癮的人叫秦。
  現在輪到漢室患上重度戰爭饑渴癥了。
  劉徹看著自己的將軍們期盼的眼神,他滿意的點點頭,這正是他所需要的。
  自元德以來,尤其是馬邑之戰後,因為對外戰爭不斷勝利,戰爭紅利惠及天下,社會矛盾都大大減輕了!
  至少,在北方,本來應該極為尖銳的土地兼並狂潮,壹夜之間,戛然而止。
  地主們不僅僅不再專註於兼並土地了,而且壹下子還變成了鄉賢,真正的鄉賢——佃戶生病,還會派人送草藥,給與休假的那種。
  這當然不是因為地主們良心發現了。
  而是因為地主們需要自己的佃戶和鄉鄰為他賣命。
  就像吳起當年要給自己的士兵吸濃壹樣。
  當然,這也有著因為安東大開發導致的人口遷徙和逃亡,迫使地主和豪強們不得不改變策略——不改變策略,佃戶就要跑光了!
  但,劉徹知道,至少在今年之內,不宜再掀起大規模的戰爭了。
  因為,高闕之戰,幾乎打光了整個代上和雁門關以及雲中郡多年積蓄的糧草。
  更使得當地百姓疲憊不堪。
  再來壹次高闕那樣規模的戰爭,可能會影響當地的民生。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漢室就要停手。
  不能大打,至少也要小打!
  在劉舍發言之後,劉徹就拍拍手,讓汲黯帶著尚書郎們,將壹副巨大的地圖,擡到殿中。
  眾將壹看地圖,就立刻認出了這是剛剛收復的高闕-陰山,俗稱的河間地。
  “蒙王即將就藩高闕……”劉徹看著將軍們說道:“為了給蒙王就藩以及河間地開發、建設營造良好環境,朕決意發動龍城戰役!”
  高闕之戰後,不僅僅劉徹明白,匈奴人同樣也明白。
  漢匈的和平時代,徹底終結了。
  別看現在匈奴人派來使團,企圖乞和。
  但事實上,別說劉徹不信匈奴人的誠意——哪怕匈奴人真的有誠意,劉徹也覺得他們不會在這個時候求和。
  這就好比後世天朝要是幹趴了米帝的第七艦隊。
  妳覺得米帝會與天朝罷戰嗎?
  那是不可能的!
  出於壹個霸主的心境和維護自身霸權的需要。
  第五艦隊,第三艦隊,恐怕立刻就會出港,十二個航母戰鬥群都會蜂擁而來。
  同樣的道理,劉徹判斷,匈奴人估計已經在策劃壹場針對漢室漫長邊境的騷擾和破襲以及入侵戰爭。
  就跟歷史上,匈奴人做的那樣。
  在漠北決戰前,匈奴人在衛霍手下每吃壹次虧,就必定遣騎兵報復壹次。
  整條長城防線都壹度烽火四起。
  為了保衛桑梓,為了保護長城沿線的居民。
  劉徹只能選擇,在境外開戰,將匈奴主力吸引到草原上,從而保護那些長城邊境上的百姓。
  更是為了徹底消化和穩固河套地區!
  畢竟,河套地區的開發,哪怕以理想的速度估算,也需要數年才能徹底完成消化。
  在這期間,若是匈奴人隔三岔五過來打個秋風,劉徹感覺,這河套地區恐怕會從膏腴之地,變成漢室的失血地區。
  為了防止出現這種情況,劉徹和漢室唯壹的選擇,就是打出去!
  而且,必須打擊匈奴必救之地。
  而在目前,再也沒有比龍城更適合的地方了!
  而將軍們壹聽龍城之戰四個字,立刻就打起了精神,壹個個都亢奮無比。
  龍城,那可是匈奴的祖宗陵寢之地,是匈奴僅此於碲林大會所在的地區和單於庭駐謁之所的關鍵要害。
  只要拿下龍城,哪怕沒有半分戰功,也足以名留青史,永垂後世!
  只是……
  眾人都看著地圖,有些撓頭搔耳。
  實在是龍城對於漢室,太過於神秘了!
  曾經,漢室甚至都不知道龍城的準確方位——匈奴人壹直將自己的這個要害藏的很好很隱秘。
  即使是在今天,得到了且之的投降和大量匈奴降臣後,漢室也僅僅是初步確定了龍城的大致方位——大概在陰山以南的千裏範圍。
  但具體在哪裏,卻又說不清楚了。
  這是因為匈奴人沒有地圖,也沒有地理方位的概念。
  妳問他們,他們也只能含含糊糊的說壹些含含糊糊的話。
  目前,漢室唯壹能清楚的事實就是——龍城肯定位於壹個草原上的大湖泊之側,而且,那確實是壹座城市,城裏還有著常住的居民——大量的匈奴老貴族,包括了單於的叔父以及伯父和上壹代單於的老臣。
  除此之外,包括冒頓在內的匈奴單於,都葬在那裏。
  換句話說,若是拿下龍城,就等於可以將冒頓和老上挖出來鞭屍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