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土化肥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5
劉徹送走周亞夫以後,拍了拍胸膛。
周亞夫來見劉徹,只是聊了聊朝鮮戰事的安排以及歲首例行的上計工作。
對於濊人跟儒家的事情,周亞夫壹字也未提。
但劉徹卻知道,周亞夫實際上已經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不談濊人,是因為周亞夫談了估計也沒用,自己持保留意見就好,不談儒家,是因為周亞夫知道劉徹是傾向拉儒家壹把。
周亞夫剛走沒多久,王道就壹臉喜色的過來稟報:“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方才墨苑楊毅來報,陛下囑咐的化肥壹事,墨苑諸賢已經試制成功!”
劉徹聞言,立刻就道:“擺駕墨苑,朕要親自去看……”
劉徹不是崇禎,相信的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墨家的人雖然節操滿滿,幹不出類似後世天朝的科研機構那樣謊報成果,騙經費騙職稱騙政策的事情。
但難保下面的宦官還有官僚們不起這個心思。
凡事,還是防微杜漸比較好。
半個時辰後,劉徹禦駕就來到了位於上林苑西南的墨苑之前。
因為考慮到墨家的人跟諸子百家都不怎麽合得來,而且墨家研發技術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諸如噪音、汙染以及大量的其他產物。
劉徹在選址的時候,就特地選了這麽壹個清靜,遠離長安喧嘩的地方。
目前來看,這個選址還是很成功的。
不僅墨家很滿意(終於能心無旁騖,全身心的投入到追求真理大道的事業中),朝野也很滿意(眼不見為凈),上林苑的百姓更滿意(墨苑中的墨者,幾乎每隔壹段時間,就會散財壹次,有時候他們甚至會住到農戶家中,幫著幹農活,整修農具,分文不取不說,甚至還自帶幹糧……)。
“陛下……”墨者雖然不信鬼神,不敬天命,但對於統治者,他們還是足夠尊重的。
更何況,秦末戰亂之後的這幾十年的事實充分教育了墨家——離開了統治者的支持和扶持,墨家什麽也不是!
“朕聽說墨家諸賢已經研制出了‘化肥’?”劉徹壹下鑾車,立刻就問道:“帶朕去看看!”
墨苑如今的話事人是楊毅的授業恩師,廣陵人張季。
此人大概六十出頭,但身材高大壯實,幾乎與中年人無二,唯獨頭發雪白,臉上布滿老人斑,看上去有種類似電影裏的瘋狂博士的味道。
但實際上,張季是個極富同情心的人。
因為他的弟子楊毅的緣故,現在,張季被墨苑中的墨者公推為鉅子。
算是重新將墨家這個已經分裂了五十余年的學派,重新統壹了起來。
自然,如今負責迎接劉徹的,也是張季。
“陛下,請隨臣來!”張季跪在地上拜道。
然後,他就帶著劉徹,穿過墨苑的走廊,壹路向前,來到了壹處宅院的地窖之前。
劉徹到的時候,這個宅院已經是被負責墨苑安全保護的南軍士兵團團保護了起來。
“陛下請捎帶片刻……”張季來到那地窖前,趴下身子,帶著墨者們,扒開地窖上方掩埋著的土壤,露出了埋在地下的好幾個搪瓷罐子。
只見張季將其中壹個罐子挖出來,然後,畢恭畢敬的捧著它,呈遞到劉徹跟前,拜道:“陛下,此乃臣與河東墨者陽弋,結合河東當地老農的壹個方子,改良而出的‘化肥’”
他將那被密封的搪瓷罐子打開,頓時,壹股濃重的刺鼻味道彌漫開來,刺激的劉徹下意識掩住了鼻子。
只能說,這些科學家,果然都是政治上的白癡啊!
劉徹心裏想著,但臉上卻是樂開了花:這味道,他太熟悉了。
穿越前的尿素,貌似也是這麽個味道。
嗯,久未清洗的茅房裏大概也有這樣的味道。
張季卻似乎根本沒看見劉徹的模樣,他只顧著匯報:“陛下,此物,臣以人尿、熟石膏、水,以不同比例混合後,窖藏深埋十日而成……”
另外壹邊,楊毅也捧了個罐子,獻寶壹樣的跪下來拜道:“陛下,還有此物,以牛糞、石膏粉混合後,深埋窖藏三日而得!”
說著他也打開了那個罐子,頓時,壹股類似氨水壹樣得味道,嗆入劉徹的鼻腔中。
劉徹深深的吸了壹口氣。
這些味道確實不怎麽好聞。
但是,劉徹卻知道,這些看似骯臟難聞的東西,將給漢室的農業帶來怎樣天翻地覆的變化。
劉徹穿越前,化學成績並不好,也早都全部還給老師了。
但,只聽張季與楊毅的報告,劉徹也差不多知道,這兩者“化肥”應當是現在情況下最容易也最方便獲取的化肥了。
雖然比之現代的化肥工廠,這種土法制造的化肥,不管是效果還是產量,肯定拍馬都不趕不上。
但,有跟沒有,那是兩個概念。
有了化肥後,鹽堿地也好,地力耗盡的土地也罷,都能重換新生。
更重要的是,化肥的增產效果,幾乎是立竿見影的!
“已經試驗過了沒有?”劉徹耐著性子問道,他現在能肯定,這兩種“化肥”肯定能對漢室農業貢獻巨大的力量。
但,還是要做做試驗,摸索出最佳的施肥方式。
“回稟陛下,臣等正是試驗過後,確認這兩物能對粟米增產有幫助,方敢向陛下匯報!”楊毅立刻答道:“還有,陛下前些時日與臣等提及的以礦物或者動物骨骼為肥料,臣等也在抓緊試驗、研制,壹有成果,立刻報於禦前!”
“善!”劉徹終於撫掌大笑:“快帶朕去看看,施過肥的莊稼,到底長勢如何?”實際上卻是,這兩種“化肥”的味道都不怎麽好聞,劉徹雖然不嫌棄,但也有些受不了,畢竟,他錦衣玉食慣了。
“諾!”張季聞言納頭就拜。
墨家在經過了五十多年蟄伏後,終於得到了現在的這樣的機會,能再次參與到天下大勢之中。
這個機會,墨家上下,人人都想把握。
不求重現戰國時期,儒法墨並稱顯學的輝煌,起碼,也要成為壹股能影響天下的政治勢力,然後,再將墨家思想發揚光大,廣收門徒。
而這壹切,全都取決於眼前的這位大漢天子的態度。
因而,墨家上下,對於天子吩咐的事情,都是盡心竭力,用盡壹切方法,以求天子更加看重。
現在看來,這個選擇非常正確。
劉徹興致勃勃的在張季壹行的引領下,來到了墨苑附近專門劃給墨家試驗的幾百畝地旁邊。
這些土地並非只歸墨家所有,同時,它們還是農家的試驗田之壹。
劉徹到的時候,幾個少府的農稷官員,正在指揮著佃農除草和翻土。
現在,粟米已經接近收獲時節了,農田裏滿是沈甸甸的粟苗。
劉徹壹路視察過去,發現,粟苗長勢都很喜人,而且顆粒飽滿,基本上沒有病蟲害和雜草。
“陛下,這十畝地,是用過‘化肥’的……”張季領著劉徹來到壹塊不大的田邊介紹起來。
漢室的田畝制度比較奇怪。
以縱壹步橫二百四十步或者壹百二十步為標準。(二百四十步的是大田,壹百二十步為小田,關中主要以壹百二十步的小田為標準)
換句話說,漢室的田地,壹般都是長而窄的模樣。
所以,所謂的十畝地,其實寬度也就十步。
劉徹親自下地,摸了壹下據說施過化肥的粟米,然後,他再與旁邊那些沒有施過化肥的田地比較了壹下,雖然施肥的時間並不長,而且沒有在粟米種植開始就施肥,但兩者之間,已經有了明顯的差別了。
施過肥的粟苗,明顯穗更大,果實也更多,也更健康。
“傳朕的命令,讓少府令立刻來見朕!”劉徹喜不自勝的下令。
化肥這種大殺器既然已經出現,當然要立刻大規模的進行推廣。
只是,這人尿還好說,牛糞的話就有些難度了。
而且,強行推廣的話,百姓未必會領情。
還是先在上林苑試點比較好。
這樣壹來,這任務就得交給少府去辦了。
今年秋收後,就讓少府做好化肥的生產工作,爭取明年開春的時候,能滿足整個上林苑佃農的需求。
只要上林苑明年豐收,那麽,這關中肯定聞風而動。
到時候,劉徹不需要宣傳,也有著大把大把的人哭著喊著求“陛下慈悲,賜予化肥”。
要是運作的好,這化肥甚至能成為劉徹手裏的壹張王牌,進壹步的將關中的地主士紳階級給綁架到自己的戰車上。
壹個時辰後,少府令岑邁趕來墨苑。
劉徹讓墨家將化肥的生產技術以及制備方案移交給少府,同時,劉徹當然也毫不猶豫的重賞墨家。
錢帛田宅什麽的,墨家拿了也是當散財童子,甚至可能還會因為賞賜的太多,而只顧著去散財而拖慢了科研進度——這是有先例的,墨家的墨者們,口袋裏錢壹多,就必然丟下手頭的工作,去踐行自己的墨者之道。
所以,劉徹幹脆換了個賞賜方法——他任命協助張季,研發出了化肥的河東人陽義為代國內史,去晉陽為官,並給予他特權,全權負責在代國推廣化肥。
墨者聞言後,立刻歡天喜地的給劉徹跪下來,三呼萬歲。
對墨家來說,研究技術,科學,那是個人愛好,他們更感興趣的,還是在天下傳播他們的思想,將墨家的理念在實踐中踐行。
只是,劉徹並不怎麽看好他們的這個偉大的理想……
歷來,科學家、文青以及藝術家當官,基本都是悲劇……
但墨家卻偏偏極為熱衷此道。
劉徹也沒有辦法,只能讓他們去試試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秦代的時候,有不少墨者當過地方官,甚至有些傑出的墨家官僚,曾經做出過不少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