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注册新用户 关闭

找回密码

手机用户推荐选择

下载杏吧APP 看片更便捷

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889章 和親確定(壹)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且渠且雕難走進單於大帳之中,他幾乎是立刻就丟掉了他方才的心態,匍匐到地上,用最謙卑的姿態拜道:“偉大的撐犁孤塗,您的奴才回來了……”
  其他匈奴貴族,立刻就將視線集中到了他身上。
  實在是,他肩負著與漢朝媾和的使命。
  倘若失敗,對匈奴而言,就意味著西征不再可能。
  匈奴帝國根本不可能冒著丟失整個幕南的風險投入重兵去西征。
  最少有十個萬騎,將不得不長留幕南,防備漢朝突襲。
  軍臣壹見且渠且雕難立刻就露出笑容,道:“我的奴才,告訴我,漢朝皇帝怎麽答復本單於的?”
  且渠且雕難頓首三拜道:“偉大的撐犁孤塗,奴才在長安見到了漢朝皇帝,奴才對漢朝皇帝說:右賢王尹稚斜不請,假傳單於之命,絕二主之約,離兄弟之親,如今,右賢王之罪已得懲戒,願重修和親,除前事,復故約,休兵罷戰養馬,使漢匈兩國恢復和平,邊塞之間,雞犬相聞,百姓相安,使少者得其長,老者得其安,願陛下明鑒!”
  這番話說的軍臣是心花怒放。
  為什麽?
  當年漢匈河南之戰後,老上單於就是這麽遣使與漢太宗修復和親的。
  馬邑之戰,匈奴空前失敗,損失慘重,單於庭的臉都幾乎丟光了。
  但,現在,且渠且雕難卻在漢朝,用語言和外交的藝術,幫助匈奴扳回了壹局。
  至少是面子上扳回了壹局。
  不僅僅告訴漢朝——壹時勝敗,其實不算什麽。
  當年,河南之戰後八年,老上單於親帥十四萬騎南下,兵臨蕭關,火燒回中宮,攻陷朝那塞,將整個漢朝北方打爛。
  創造了漢匈戰史上匈奴最大的勝利與輝煌,並且底定了兩國關系的基礎是:匈奴哥哥,漢朝是弟弟。
  同樣的道理,馬邑之戰比起當年的河南之敗,其實也就那麽壹回事了。
  當年河南戰役,匈奴可是丟光了整個長城內的勢力。
  還被漢朝軍隊逆推數百裏,建立起雲中郡,將探頭深入河套草原,使得長安不再暴露在匈奴的騎兵的直接威脅下。
  同時,也讓軍臣有了借口了。
  本單於臥薪嘗膽,八年後必報馬邑之仇。
  不管八年後能不能報仇。
  最起碼口號先喊出去再說。
  至於到時候怎麽辦?
  當然可以裝作不記得了啦!
  但,這種嘴炮,其實軍臣也知道,只能是高興壹會。
  真正決定漢匈未來的是漢朝皇帝的答復。
  軍臣於是急切地問道:“那漢朝皇帝怎麽答復?”
  “回稟撐犁孤塗……”且渠且雕難對軍臣的問答,甚至自己的話語,早就有了全盤的草稿了。
  這些草稿不僅僅有他自己想好的部分,甚至還有漢朝皇帝命令他的侍從官們幫忙補充的部分。
  整個環節天衣無縫,完美無缺!
  此刻,且渠且雕難就按照著已經規劃好的劇本說了起來。
  無非就是漢朝君臣如何自大,向他展示了繳獲的匈奴武器和戰旗。
  而他又是如何的見招拆招,在漢朝君臣面前,描繪匈奴騎兵的威猛,無非就是“陛下您擊敗的只是壹小部分的匈奴騎兵,大匈奴還有十倍於此的兵力,單於出於兩國友好,才約束部下,沒有報復”。
  通過類似這樣的語言藝術和恐嚇,加上他又“悄悄的聯系上北海閼氏,北海閼氏對漢朝皇帝陳述厲害關系,終於使得漢朝皇帝回心轉意”這樣的故事橋段。
  為了增強說服力,他甚至抄襲了在漢朝流傳的冒頓單於與陳平的故事。
  繪聲繪色的對軍臣和其他匈奴貴族描繪北海閼氏是怎麽按照他的說法說服漢朝皇帝的。
  “匈奴,亦天地神明所保之國也,匈奴單於,亦有神助,陛下察之……”
  聽著且渠且雕難的描述。
  軍臣頓時就眉飛色舞起來,這些話,每壹個字,都說到了他的心坎上,撓到了他的癢癢處。
  所謂“匈奴單於亦有神助”然後漢朝皇帝還認可了這個說法,因此才同意和親。
  這豈非是間接的承認了他的地位?
  軍臣看著且渠且雕難的眼神也因此變得憐愛起來了。
  好奴才啊!
  這麽困難的任務,這麽艱巨的使命,他都完成了!
  嗯,北海閼氏也不錯!
  也不枉他這個當爹的生養她十五年!
  要知道,軍臣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漢朝皇帝的這麽壹個認可了。
  不管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他都亟需這樣的肯定。
  不然的話,沒有漢朝皇帝背書,他也沒辦法請來先祖和神明下凡,等到明年五月的碲林大會,萬壹有人想要他證明自己,那該怎麽辦啊?
  更可怕的是,軍臣真正擔憂的是——壹旦他這個單於沒有得到先祖和神明庇佑的事實被所有人所知。
  那將發生可怕的災難。
  妳想想啊。
  就像後世,假如只有天朝手裏有蘑菇,而米帝手裏沒有。
  那米帝該怎麽辦?
  如今,漢匈之間的神棍演義,也是如此。
  在漢朝皇帝證明了自己確實有神明之助後,作為另外壹個霸主,匈奴單於也必須證明自己有神助——不管用什麽辦法,無論用什麽手段。
  不然,壹方有,壹方沒有。
  在這西元前的世界,這遊戲還用玩嗎?
  就匈奴內部的那些迷信神明和崇拜天神的下層牧民和奴隸。
  恐怕漢軍壹來,立刻就跪迎“神王的神兵”了。
  甚至,都不要漢軍出動,就會有部族,整部整部的越過長城去朝覲“神王”,趴在“神王”的腳下大喊“偉大的陛下啊,請接受我卑微的供奉吧……”
  這並非擔憂,而是現實。
  自古以來,所有的遊牧帝國,都是建立在血腥殘暴與宗教迷信之上的帝國。
  它們對外掠奪和征服,以此餵養和拉攏部族中的貴族,然後用宗教迷信來強化對下層奴隸和牧民的控制,使得他們聽話。
  這也是遊牧帝國的先天缺陷。
  他們不可能也建立不起中國王朝那樣的統治系統。
  只能用宗教迷信來麻醉和忽悠下層奴隸與牧民。
  正因為如此,後世的黃教才會在蒙古族擁有那樣的地位。
  活佛們的日子才過的那麽的瀟灑與愜意。
  本來,這個制度是沒有太大漏洞的。
  但,匈奴人萬萬沒想到,對面的漢朝出了個開掛的皇帝,宣稱自己得了神啟和神諭。
  還證明了自己的神啟與神諭。
  這就等於是在全世界面前公開證實了神的存在。
  而匈奴信奉薩滿教,對薩滿教來說,別說是漢朝皇帝成神了,就是壹塊石頭成神了,他們也會跪舔。
  倘若,軍臣不能應對,不能也證明自己。
  那麽,下面的牧民、奴隸甚至貴族,很可能,漢朝皇帝壹聲招呼,他們就全部跑過去,跪到他的腳下了。
  沒辦法!
  人,怎麽可能對抗神呢?
  萬壹神明發怒,降下冰災、蝗災、瘟疫甚至火山爆發,懲戒大家,那可怎麽辦啊?
  沒看到,最近壹年多,許多靠近漢朝邊塞的部族,都已經跟單於庭離心離德,甚至有些人悄悄的跑去長城內給漢朝人表忠,甚至當起了帶路黨嗎?
  就是昆邪和休屠這樣的大部族,立場也動搖了起來。
  而能對抗神的,唯有神。
  就像後世,能對抗流氓的,只有流氓。
  五大流氓不說話,藍星任何事情都辦不成。
  而五大流氓的流氓霸業,是建立在三位壹體的蘑菇打擊體系之上,尤其是大蘑菇的爆炸噸位之上。
  所以,藍星上稍微有點誌向的國家,都會拼死去研究蘑菇。
  連三胖帝國,都懂,沒有蘑菇,就是死路壹條,要被任人宰割。
  正是因此,軍臣才不得不跳大神。
  可是,壹場馬邑大戰,使得他的壹切努力付諸東流。
  他的表演,在事實面前,成為了壹個天大的笑話。
  就如同後世的那個三胖壹樣,為了證明自己擁有蘑菇打擊能力,於是,PS了壹個潛射導彈的發射背景來擺拍,可那成想,因為後勤克扣和貪汙,結果請來的是壹個民工,搞出來的背景擺拍照,連個小孩子都騙不了,在國際上鬧出壹個天大的笑話。
  變成壹個笑話的軍臣,就跟三胖壹樣,他現在亟需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漢朝皇帝的認可。
  這種認可,相當於天朝、米帝或者毛子,站出來說:咳咳三胖那個蘑菇,我們認可是真蘑菇,絕無假冒偽劣之事。
  這樣,他才能勉勉強強混淆過關。
  不然,下面的部族心裏面都會打小九九。
  甚至產生比他跳大神之前更可怕的災難。
  如今,得到了漢朝皇帝的間接認可——他要是不認為匈奴單於也有神助,那他為什麽會相信北海閼氏的說法,從而同意與匈奴和談?
  軍臣當然立刻就打蛇隨棍上。
  他站起身來,清了清嗓子,對著帳中的貴族們說道:“漢朝皇帝神人也,此乃先祖與神明,所告本單於的事實……”
  “大匈奴與漢朝,兄弟之邦,兩國君主的神明與先祖,在天堂上也相互認可,本單於命令:……”軍臣挺起胸膛,拿起鳴鏑下達命令:“從今日,無本單於之命,敢有匹馬南下,越過草原者斬!”
  這其實也就是遮羞的話。
  現在的匈奴軍隊,那裏還敢南下?
  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生怕變成第二個尹稚斜!
  想想看,連折蘭人都全軍覆沒了!
  這個匈奴帝國的脊梁骨和勇氣之源,都不能逃出生天。
  其他部族,那裏還敢對南邊的長城有什麽想法?
  大家現在壹門心思,都在西征上!
  尤其是盧候王現在證明了:搶西邊大有可為!
  於是,絕大多數貴族都跪下來,拜道:“遵命!”
  軍臣轉過身來,對著且渠且雕難笑著道:“我的好奴才,說說看,最終,妳與漢朝皇帝達成了怎樣的和親條約?”
  且渠且雕難看著帳中的軍臣單於,還有那些大笑不已的匈奴貴族們,他在心裏說道:“壹群蠢貨!”
  這些過去高不可攀,看似強大無比的大人物,如今,被他這個過去的小貴族,玩弄於股掌之中。
  這種感覺,使他在心裏面奇爽無比的同時,對這些人深深的鄙視。
  連他都可以將整個匈奴帝國玩弄於股掌之間,難怪漢朝皇帝輕而易舉的就取得那樣輝煌的勝利。
  “醜陋的匈奴人啊,妳何時能覺醒?”且渠且雕難在心裏感慨著,他恨不得大聲宣揚出去。
  只是,他知道,他不能。
  不僅不能,還得保持謙卑的姿態。
  不過這樣也好,如此,就能仔細觀察這些醜陋的蠢貨的醜態了。
  “偉大的撐犁孤塗,奴才與漢朝皇帝經過仔細的商量,現在已經達成了最新的和親條約……”且渠且雕難無比恭謹的從懷裏掏出壹份被寫在白紙上的國書,然後念了起來(匈奴單於和貴族們都不識字,給他們看也白看):“皇帝敬問大單於無恙:前者,單於使郎中令且渠氏遺朕書:兩國休兵,約為兄弟,計社稷之安,為萬民之生,朕甚嘉之。去歲,右賢王不請,背兩者之約,使兵禍連接三月不止,兩國兄弟之邦,因此背離,今單於明大義,為兩國百姓計,重倡和親之議,朕甚嘉之,聞單於有女,甚為賢良淑德,朕欲效舜帝之誌,全娥皇女英故事,特向單於求娶之……”
  且渠且雕難念完這份國書,然後恭敬的將他獻給軍臣。
  軍臣笑瞇瞇的接過來,大笑著扶起且渠且雕難,大聲道:“好奴才,沒有辜負本單於的信重!”
  漢朝皇帝既來國書,願意恢復和平。
  那麽,這至少說明,漢朝皇帝也不願意打仗。
  最起碼,最近兩三年,他沒有開戰的計劃。
  既然如此,那麽他與他的王庭主力就可以放心西進了。
  當然,南方,也不可以放松警惕。
  所以,此番西征,他不會抽調幕南部族的兵力,以此以防萬壹。
  但從歷史經驗來看,這漢朝人都是要臉面的,壹般不會隨意撕毀自己簽字的條約,哪怕是當年的河南大戰,導火索也是匈奴人先侵擾漢朝的城市,漢朝人借題發揮,趁著匈奴主力不在,發起攻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