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447章 龍城大會(二)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8

  出狼猛塞壹路北行,路上,司馬遷壹行人不時遇到了漢軍的巡邏騎兵以及壹些歸順漢室的胡人部族騎兵在巡邏。
  當然,也不時會遇到壹些在長城周邊放牧的部落。
  這些部落,基本上都有著壹面漢室的黑龍旗。
  當然,也有些沒有。
  奇特的是——擁有黑龍旗的部族,哪怕只有幾十人,百余人,卻也敢驅趕和責罵那些有著數百上千人,但卻沒有黑龍旗的部族。
  甚至,這些家夥還特別得意。
  某次,司馬遷甚至親眼看到,有大約十余個胡人,策馬趕著數百人的胡人向北方驅離。
  被驅離的部族,完全不敢反抗,只能乖乖的讓出壹大片的肥美牧場,族人們流著眼淚,向著北方遷徙。
  這很怪異。
  以司馬遷所知,無數歲月以來,夷狄胡人,都是強者為尊。
  弱者活該去死!
  但如今,局面卻反轉了。
  壹個不過數十、數百人的小部落,卻也敢於騎在千余人甚至兩三千人的大部落腦袋上耀武揚威。
  這讓司馬遷等人好奇不已。
  可惜,他們之中,沒有人會說匈奴語。
  護送他們的漢軍士兵,對於他們的問題,似乎也不怎麽願意回答,只是推脫說:“此乃王化也!”
  再問其他,就沒有人願意回答了。
  甚至,司馬遷有時候懷疑,錯非他們這壹行,拿的是正宗的官方通行文書,還有著少府、丞相府的批準,恐怕,就自己等人那麽問,估計少不得要去軍法司那邊走壹趟了。
  就這樣,懷揣著疑問和不解,在這茫茫草原上跋涉三天後,司馬遷見到了地平線上,出現了壹個巨大的湖泊。
  湖泊碧波蕩漾,水草漣漪,有鴻鵠於飛,有大雁往來,更有著數不清的人影綽綽。
  帶隊護送他們的漢軍騎兵司馬遠望該地,笑著道:“諸君,南池到了!”
  司馬遷聞言,大驚:“可是衛將軍千裏奔襲之南池?”
  馬邑之戰中,細柳營都尉衛馳奉命,率領細柳營全軍壹萬兩千輕騎出狼猛塞,繞到了匈奴入侵主力的屁股後面,端掉了匈奴人的糧草輜重重地——南池。
  由此,給戰役的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失去了外援,更與單於庭斷絕了聯絡通道的匈奴尹稚斜所部,最終在武周塞之內全軍覆沒。
  而衛馳更在那壹戰,繳獲匈奴牲畜以百萬計。
  這壹戰果,至今依然讓廣大關中百姓受益無窮。
  少府和內史衙門每年的假畜政策之中假民之牛馬,基本都是那壹戰的戰利品以及蕃息的牲畜。
  因而,南池之戰,讓關中人歌頌不已。
  有關南池之戰的蚩尤戲,甚至是馬邑之戰的壹倍!
  司馬遷更是感慨萬千,在十年前,南池還是匈奴幕南地區的核心,是其右賢王的駐謁之所,不知道多少次匈奴騎兵南侵的決定就是在這裏做出來的。
  如今,此地依舊,但匈奴騎兵的蹤影,卻早已經消失的幹幹凈凈了。
  那司馬也是驕傲不已,說道:“正是衛將軍當年奔襲之南池!當年,我還曾為向導,隨將軍出戰呢!”
  “去歲之後,匈奴王庭北遁,這南池就成為了我漢家疆土,安北都護府已經決定在此建城了……”
  司馬遷等人觀看了壹下南池附近的地理,也都點頭贊道:“確實,此地背湖而依,有湖水之灌溉,可以耕作,也可以建城!只是無險可守,頗為可惜……”
  那司馬聞言,卻只是笑了笑,沒有接他們的話,大約是覺得,這群長安來的貴公子腦子有問題,所以懶得與他們多說,只是介紹道:“諸君,如今此地,是東胡部的生息之所,我等今夜可在此部之中休息……”
  司馬遷聞言,問道:“可是燕王盧綰之後的那個東胡部族?”
  那司馬笑著點點頭。
  司馬遷等人聽了卻都是震撼不已,有種見證了歷史的奇特感覺。
  當初,燕王盧綰背叛高帝,逃遁出塞,為匈奴冒頓單於封為東胡王。
  此後數十年,東胡王家族壹直生活在草原上,給匈奴人當臣子。
  雖然如今,坊間有傳言說,人家身在匈奴心在漢,給漢室做了不少事情,甚至還曾經放回了許多被匈奴扣押和擄走的漢人。
  所以,當初,東胡部族為匈奴所破,雲中郡郡守魏尚奉命與匈奴交涉,拿著絲綢和鐵器以及鐵鍋換回了幸存的東胡部族成員。
  但從那以後,盧氏和東胡部的去向就成為了壹個謎團。
  有人,盧家的子孫,被天子安置去了安東,也有人說,盧氏全族都死在了匈奴屠刀之下,只有數百殘部,為魏尚所救。
  卻不想,如今在南池能夠見到這個早就據說“消失”的部族。
  司馬遷更是心動不已。
  燕王盧綰以及他的部將,當年叛漢亡走匈奴,有多個版本。
  而他們這些人在匈奴生活數十年,從未有人知道,他們在草原上是怎麽度過的?更無人知曉他們經歷過怎樣的事情?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而這正是他所想要探究的事情。
  於是,壹行人在漢騎的帶領下,朝著南池前進。
  到了南池,他們就看到了在湖泊的壹側,有著壹個轅門,轅門上壹面黑龍旗高高飄揚,轅門兩側有著荊條圍起來的圍墻。
  墻上有巡邏的士卒在警戒。
  圍墻四角,更立著烽燧臺,可以隨時點燃狼煙。
  看得出來,漢軍確實打算在此建立起壹個城市作為漢軍前出幕南的基地。
  從轅門走進去,經過壹番檢查,司馬遷壹行進入了這個塞上的小城鎮中。
  說是小城鎮,其實就像壹個鄉間的簡易集市。
  整個地方不大,大約也就四五百步長,其中有著穹廬,也有著中國式的簡單木樓。
  有許多商隊,都在此處休憩。
  在壹側的湖邊,甚至還有著密密麻麻,數百輛重載馬車在停在畜欄內,不時有著胡人,提著木桶和草料,給這些牲畜餵水。
  集市之中,更是熱鬧非凡,讓司馬遷等人大開眼界。
  許許多多,不同膚色,不同服飾,甚至不同語言的夷狄,在集市內外竄動。
  遇到生人,他們就貼了過來,用著半生不熟的漢語推銷了起來。
  司馬遷等人自然也不例外,壹進來,立刻就有人纏了過來。
  “中國貴人,中國貴人,可要橐他?”壹個粗矮的夷狄男子甕聲甕氣的說著:“我的橐他,又高又壯,比馬、牛的運力都要強,壹天走壹百裏,不喘氣!壹匹橐他就賣壹萬錢!”
  橐他?
  司馬遷見過,那是壹種塞外獨有的牲畜,個頭大,力氣也大,無論是運輸還是耕地,都是壹把好手。
  少府就曾經用橐他來耕地,效果非常好。
  橐他的力氣比牛大,比馬更溫順。
  唯壹的問題是,這種畜生,中國不產。
  漢室也就是在戰爭中繳獲了大約數萬匹,而這些橐他在進入長城內後,因為管理、飼養等問題病死了壹批。
  所以存量不多,鮮為人知。
  壹萬錢壹匹橐他?司馬遷不知道是貴了還是便宜了。
  但他知道,既然這男子找他們推銷,必定有問題。
  所以,也就沒有理會他,而此時,負責保護司馬遷等人的漢軍士兵也列著隊,齊步走入這個集市。
  他們的到來,也讓那男子不得不停止糾纏,跑到壹個角落裏,似乎頗為畏懼漢軍。
  這讓司馬遷等人嘖嘖稱奇,紛紛議論開來。
  倒是漢軍的士兵們,壹進這集市,都是昂著頭,鼻孔向天的。
  兩側的夷狄和胡人,卻偏生都是壹副羨慕嫉妒恨的模樣,眼巴巴的望著他們,眼中滿滿的都是向往。
  司馬遷看了,在心裏想道:“當初,秦始皇東巡,高帝見始皇帝車駕,嘆道:大丈夫當如是哉之景,恐怕也是如此吧!”
  在心中,對如今塞外的格局以及諸胡對漢室的看法,就更加好奇起來。
  這時候,壹個文士模樣打扮的男子,來到司馬遷壹行人面前,稽首拜道:“諸公……我家主上,長安侯諱安有請……”
  “長安侯?”眾人都是壹頭霧水,不明所以。
  還是司馬遷反應了過來,問道:“可是故燕王後?”
  當初,盧綰封王前,就是被封為長安侯。
  但問題是,如今盧氏,哪裏還有臉和資格自稱長安侯?
  要知道,那可是食邑壹萬戶的頂級列侯!
  舉漢室上下,現在食邑壹萬戶的列侯,也是屈指可數!
  哪怕是屢立戰功,尚先帝臨邑公主的細柳營將軍衛馳,也不過食邑五千余戶而已。
  這盧氏何德何能,竟可以繼續自稱長安侯?
  怕是得個封君之位,都有問題!
  那文士見狀,卻只是笑笑,做了個請的手勢。
  司馬遷等人相互看了看,便跟上此人的腳步,穿過喧嘩的集市,進入壹處宅院之中。
  這個宅院,頗為奇特,既有著塞外胡人的穹廬之風,也有著中國士大夫之宅的莊嚴。
  宅院內外,密布著壹個個跨刀帶劍的武士,戒備非常森嚴。
  那文士將司馬遷壹行,帶到壹個院子前,便道:“諸公請入內,我主已備濁酒等候……”
  司馬遷等人對其稽首,然後聯袂走了進去。
  壹入內,司馬遷首先看到的,就是壹個年紀與他差不多大的少年,端坐在上首,好奇的看著他們。
  在壹個似乎是家臣的男子的提醒下,這少年站起身來,拱手作揖道:“貴客遠來辛苦,還請入座……”
  司馬遷等人連忙回禮道:“不敢!”
  立刻就有著侍女,將司馬遷等人引入坐席。
  “貴客都是從長安來的嗎?”那少年好奇的問道。
  司馬遷答道:“正是!”
  “長安啊……”少年眼中露出神往之色,嘆道:“吾久欲求朝長安,奈何陛下不許,不能見神京風光,吾實憾之!”
  “足下是燕王盧綰之後?”有人好奇的問道。
  “罪臣之後,慚愧不已……”少年答道:“倒是諸公,自長安不遠萬裏,來這塞外蠻夷之地,欲往何處?”
  “吾等欲往順德,壹觀龍城之會,以便知塞外之情……”司馬遷不動聲色地說道。
  “如此……”少年聞言,臉色壹喜,道:“若公等不嫌棄某戴罪之身,可願與我同行?”
  “足下也要去順德?”司馬遷好奇的問道。
  “嗯!”少年點點頭,道:“吾乃天子所封之長安侯,這龍城之會,自然要去……”
  這是司馬遷第二次聽到長安侯的爵位了。
  作為史官,他特別好奇,尤其是對於這支秘而不宣的事情,更是想要探究壹二,於是問道:“以我所知,足下之先,當初背高帝而從匈奴……何以今日,足下依然能為長安侯?”
  少年聞言,沒有生氣,只是笑著答道:“有些事情,並不像諸公所了解的那樣……”
  他滿臉驕傲地說道:“當初,我之先背漢,乃是不得已而為之,為奸人所害……”
  “且,這數十年來,吾家為漢室居中,傳遞消息,預警長城,多有功勞,故天子以為吾家有功社稷,乃許吾嗣長安侯之爵……”
  這些事情,司馬遷有所耳聞,但是他知道,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不然,當年,天子也就不會坐視東胡部族為匈奴所屠滅。
  但這種事情,如今是不好探究的,且既然天子認可了對方身份,也輪不到自己來嘰嘰歪歪。
  於是,司馬遷等人起身拜道:“原來是君候當面!”
  當然,這所謂的君候成色,其實低得很。
  道理很簡單,這所謂的長安侯,並未奏報給太廟和高廟,也沒有公之於天下,換句話說,這其實很可能是天子默許,但卻沒有追認的爵位。
  那少年聞言,也是苦笑著,道:“不敢當君候之稱……吾如今還是戴罪之身……”
  “天子曾經詔我曰:得建新長安之日,便是爾復家之時……”
  眾人壹聽,這才明白,原來是天子又畫餅了。
  司馬遷也不得不感慨,當今天子是漢家歷代天子裏,最會畫餅的。
  畫餅技術幾乎無人能及。
  更關鍵的是——到現在為止,他的畫的餅,最終都兌現了。
  說加恩封國,那就加恩封國。
  說開發安東的資源,就開放安東幹的資源。
  是以,天下人對他畫的餅,趨之若虞。
  就拿司馬遷這壹次遊歷塞外的小夥伴來說吧,司馬遷知道,其中至少有壹半人是給其家族和背後的人探路的。
  這塞外草原,究竟能不能作為壹個封國,究竟有沒有利益,基本上,他們的參考意見也比較重要。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