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15章 胸甲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5

  巨大的地圖,擺在群臣面前。
  匈奴人在河套方向的兵力,讓壹部分列侯開始退縮。
  這部分人是典型的墻頭草。
  更準確的說是,只想要好處,不想擔風險的家夥。
  這樣的人,無論在什麽地方都不少見。
  然而,更多的人,卻是熱血沸騰。
  地圖直觀的將漢匈雙方的力量,放到了壹個天平上衡量。
  最起碼,在紙面數據上,漢室這邊領先了匈奴。
  毫無疑問,這是壹個可喜可賀的事情。
  六十年來,漢朝騎兵,第壹次在匈奴人面前擁有了數量和質量的雙重優勢。
  以前,靠著純步兵,漢室都能跟匈奴人有來有回,沒道理,騎兵占優了,還打不過匈奴!
  壹時間,列侯們都是躍躍欲試。
  但親臨壹線,有著帶兵甚至戰爭經驗的將軍和列侯們卻都壹下子沈默了下來。
  盧候與折蘭部落的加入戰場,讓大家始料未及。
  這兩只部落沒加入河套戰區前,漢室還有能力在匈奴主力沒有反應過來前,全吃河套,造成即成事實。
  但,盧候與折蘭部落的加入,使得這個計劃胎死腹中。
  這兩個部落至少有壹萬可戰之兵。
  更麻煩的是,盧候部落是匈奴諸部中,除了東胡王盧它之的部族外,少數幾個懂築城的部族。
  而且,河套地區,也不是全部都是壹片荒野。
  趙國和秦國在當地留下的壹些城市和哨所,至今依然存在。
  匈奴人可以在當地依托這些防禦體系,遲滯漢軍的行動。
  於是,大農令直不疑在思慮了片刻後,站出來潑冷水:“啟奏陛下,若大軍在塞外,拖延超過三月,臣不敢保證能維持大軍的補給!”
  此話壹出,立刻就讓整個大殿的列侯們都激動了起來。
  但卻沒有人能指責直不疑什麽。
  今年四月的江都風災,為了轉移和安置難民以及隨後的災區重建救助工作,將敖倉和蜀郡的存糧消耗了大半。
  隨後的屯墾團工作,更是將整個府庫的底子都給掏空了。
  如今的敖倉,據說只有三成的倉庫是滿的。
  而在關中,糧食倒是不少。
  各個官倉裏,起碼還有四百萬石的糧食儲備。
  但,這些糧食卻是壹粒也不能動了。
  因為,這是關中四百萬民眾的食糧,動了它,關中鬧起糧荒,可不是說著玩的。
  大農令居然還能擠出夠五萬大軍三月之需的糧草供給,這本就是超出人們想象的事情。
  少府令劉舍也稟報道:“陛下,目前少府存欄之牛羊諸牲畜在二十萬頭左右,其中,三萬頭,可以供給大軍……”頓了頓劉舍伸出壹個指頭道:“大約只夠大軍壹月之需!”
  聽完劉舍的發言,將軍們開始冷靜下來。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
  自古以來,天大地大,吃飽肚子最大。
  三年前,周亞夫派遣儷寄、韓頹當,斷吳楚糧道,立刻就讓吳楚大軍灰飛煙滅。
  前車之鑒,就在眼前。
  沒有人能不重視來自大農和少府的信息。
  就連劉徹聽完劉舍的話,也是微微愕然。
  作為皇帝,劉徹當然知道,軍隊,尤其是野戰軍隊,其實是離不開肉的。
  不吃肉,士卒就沒有足夠的體力去進行激烈的戰鬥。
  妳總不能指望粟米和鹹菜的營養就能讓拿著武器,在戰場上沖刺吧?
  從世界戰爭史上的經驗來看,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在冷兵器時代,大軍出征,總會帶上壹支龐大的牲畜群。
  譬如史記就完整的記載了,李廣利征伐大宛,大軍所消耗的牲畜數字。
  而在西元十九世紀的克裏米亞戰爭中,英國遠征軍,每天都要吃掉三百頭牛以及數百頭其他牲畜。
  而當時已經是排隊槍斃的時期了。
  士卒的體能消耗,遠不如冷兵器時代。
  漢軍五萬騎兵假如要出塞,在不計算戰利品補給的時候,五萬人每天都至少要吃掉上千頭各種牲畜。
  當然,妳要只帶牛的話,可能,三百到四百頭就能滿足了。
  但問題是,漢室不可能也沒有這麽多牛給軍隊吃。
  換句話說,少府的牲畜飼養規模,還應該再擴大個幾十倍,才有可能滿足未來的擴張需求。
  在心裏,劉徹將這個事情記下來。
  當然了,在未來,來自海洋的魚幹,也能在壹定程度上彌補肉食。
  這也是為什麽,劉徹要大力推廣近海和內河捕撈,為此下血本的緣故。
  打仗,就是打經濟和國力。
  具體到此時,打的就是錢跟糧食。
  有錢有糧,才能吊打世界。
  現在就是這樣,有錢沒糧,讓將軍們跟列侯都沈寂了下來。
  就是老丞相申屠嘉也是嘆息了壹聲,沒有說話。
  作為壹個老將軍,他自然清楚,沒有足夠的補給和準備就去打仗,那這仗還沒打就要輸了壹半。
  只是,匈奴主力西征,幕南空虛,這樣的大好機會,要是不抓住的話,申屠嘉擔心,以後再也沒有這樣的好機會了。
  劉徹看著將軍們的意誌有些消沈,於是拍拍手,道:“諸卿,這麽點困難,就將卿等嚇到了嗎?”
  “糧草不夠,朕可以發內孥,出未央宮財貨,去關東,去遼東,去閩越、去南越賣糧,無論如何,朕也不會讓朕的將士餓著肚子上陣!”
  “且,燕趙之地,尚有三百萬石倉米可調,蜀郡還可再漕糧百萬石,轉輸關中,朕再命列侯外戚,節衣縮食,也能湊出百萬石!”
  “至於牲畜,我們可以去匈奴人那裏就食,茫茫草原,匈奴人的部落散落期間,總能得到牲畜補給!”
  聽了天子的話,大家雖然都覺得,這很不靠譜,開什麽玩笑,從燕趙調糧,到長城的時候,都已經過去兩三個月了,至於蜀郡?走漕運,那就更坑爹了,估計得明年才能看到了。
  等這些糧食到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但,皇帝永遠都是正確的!
  所以,大家紛紛“羞愧”的低下頭表示:陛下臣等不如您啊!
  當然了,劉徹也清楚,這個事情做做樣子就可以了,千萬別當真。
  所以,他話鋒壹轉,道:“但,朕卻並不支持,在此時就跟匈奴人動手!”
  “何也!”劉徹昂首挺胸,看著群臣,朗聲道:“時間在朕這邊!”
  “隨著時間的流逝,朕的天下很越來越強大,而匈奴會越來越弱小,假如今天,吾等於匈奴開戰,勝負約在五五,那麽,明年勝負就將變成六四,後年將變成七三,如此五年後,我大軍出塞,將橫掃壹切魑魅魍魎,踏破胭脂山,兵臨祁連山,執單於於長安問罪,獻俘太廟!”
  這話就如同壹個炸彈,丟進了河裏,頓時就把所有人都雷得外焦裏嫩。
  無數人表面上說著“陛下聖明”實際上在心裏面腹誹著:吹牛逼也不是這麽吹的吧!
  但劉徹還真不是吹牛逼!
  他拍拍手,王道立刻就低頭領命,走下臺階,來到殿中的壹個屏風後面,然後,就捧著壹具用皮帶和鐵扣鏈在壹起的鐵甲,以及壹頂明顯的鐵鑄頭盔出來。
  “給朕穿上,試試!”劉徹下令。
  “諾!”王道恭身領命,然後帶著兩個宦官,走到劉徹面前,跪下來,將那鐵甲的鐵扣和皮帶松開,然後,穿到天子的身上,再奉上頭盔。
  劉徹拿著頭盔,並沒有佩戴,而是站在群臣面前,向著大臣們展示這套新式鐵甲。
  “這是胸甲,墨苑最新產出的純鐵甲,重約四十斤,以水力捶打而成,在百步之內,即使是大黃弩,也無法穿透鐵甲的防禦,只有在三十步內,才可以以大黃弩將佩戴此甲者擊落下馬!”
  胸甲的防禦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這種拿破侖戰爭時期,在歐陸顯赫壹時的騎兵具甲,即使是在燧發槍時代,也依然是騎兵的標配。
  而在此時,只能說,這種胸甲簡直就是BUG啊!
  以匈奴人的技術能力和水平,他們根本無法制造能穿透胸甲防禦的武器。
  這種鐵甲,雖然沒有重甲騎兵那麽威猛,那麽耀眼。
  但實用性,遠超前者。
  因為放棄了全身著甲和連馬也著甲,整套甲具的重量縮水了幾十倍。
  四十漢斤的重量,使得哪怕是壹般的戰馬也能駝動騎士與它,保持高速運動。
  而將整個胸腔和背部都包裹在鐵甲內的漢軍騎兵,可以無視大多數匈奴人的箭矢和武器,只要沖過去,然後砍死敵人就可以了——就算中箭,也不會危及生命。
  這將給予穿戴了它的騎兵,極大的自信心。
  這種胸甲,能裝備給幾乎所有種類的騎兵。
  無論是弓騎兵、槍騎兵還是遊騎兵,都能使用它。
  而且在很長的壹段時間內,都不必考慮換裝新式裝備。
  等胸甲淘汰的時候,就是大炮兵主義和鐵甲洪流的時候了。
  當然,它的優點如此多,缺點自然也很明顯。
  首先,最重要的壹點就是昂貴。
  壹件這樣的胸甲,在先行的水力機械捶打下,最起碼也需要半個月,才能完成壹具胸甲的鑄造。
  而且,目前因為技術還不成熟,以及鐵的材料問題,可能會出現廢品。
  墨苑報告,最開始試驗鍛打的三套胸甲,有壹套就報廢了。
  然後,用於鍛打的原料,要求非常高。
  必須是精鐵等級。
  也就是說,在高爐裏出來的鐵水,壹般都要進行再加工,祛除雜質,才能成為胸甲的原料。
  這樣的精鐵的價格,是其他粗鐵的兩倍以上。
  壹件胸甲,只以成本計算,也是壹萬錢以上。
  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發展,它的成本肯定會下降。
  但怎麽降,也不可能降到比粗鐵還便宜的地步。
  目前,壹件同樣重量的鐵農具,價值三千錢。
  其次,因為是標準化生產,統壹鍛打的。
  所以,它限定了,只能穿在身高八尺的彪形大漢身上。
  這樣的設計,是為了避免這種胸甲萬壹被匈奴人繳獲,拿來打漢軍。
  漢室這邊,身高八尺的大漢,雖然不多,但也不少。
  像羽林衛跟虎賁衛的準入門檻,就是八尺。
  而匈奴的人種特點,就是粗矮為主。
  基本上,匈奴人就很少有超過七尺的男子,八尺,在匈奴那邊屬於巨人了。
  劉徹將這胸甲拖下來,他現在穿這種鐵甲,還有些顯大,畢竟,他才十七歲,身體還在發育。
  “劇都尉!”劉徹對劇孟揮揮手,道:“卿來穿壹下這胸甲,給諸臣看看此甲的威力!”
  “諾!”劇孟立刻領命,然後恭敬的接過宦官遞來的那具胸甲,退到殿中屏風內,換好甲胄,才走出來。
  然後,兩個在殿中值守的侍中,拿著兩柄長劍,對著劇孟拱手道了壹聲抱歉,當著群臣的面,用劍在劇孟身上的胸甲上,劈砍刺打,各種花式攻擊。
  但除了沈悶的金鐵擊打聲外,他們的武器,連在胸甲上留下壹道傷痕的能力也沒有,最多就是劃了幾道淺淺的痕跡。
  劇孟演示完成,將軍們都看傻了。
  與這種鐵甲相比,以前的甲具都弱爆了!
  哪怕是之前,在羽林衛和虎賁衛中裝備的重甲,在這種胸甲面前,也就成了垃圾。
  “陛下,此種甲具,產量如何?”周亞夫立刻就迫不及待的問道。
  “目前,墨苑方面還沒有完全解決胸甲的制造問題,所以產量有些少,每月大概能產出十五具到二十具吧!”劉徹答道:“但朕已經下令,撥款五千萬錢,同時命令少府東園令全力配合,要求少府在明年,形成月產兩百具,後年月產四百具,五年後要月產千具!”
  五年後才能年產壹萬具。
  看似數量有些少,但考慮到如今這個時代。
  壹萬具胸甲,起碼需要四十萬斤精鐵,這就有些恐怖了。
  要知道,現在少府年產鐵,就算加上所有的產能,壹年可能也就二三十萬斤。
  全國的鐵產量加起來,也不過百萬斤!
  而英國在工業革命後的西元1788年,其全國鋼鐵產量才不過7.8萬噸。
  而如今,在這西元前的時代,漢室壹年就要用兩千噸精鐵來制造胸甲。
  南陽的冶煉基地的壓力,不可謂不重!
  大臣和列侯們,卻不會在乎這些,至少現在他們不會去考慮這些事情。
  他們壹個個雙眼放光的紅著眼睛,看著這個橫空出世的胸甲。
  大家現在只有壹個想法:這種裝備,應該先裝備細柳(句註、飛虎)。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