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577章 攪局者(壹)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20

  盛夏來臨,幕南的氣溫也隨著升到壹年的頂點。
  鹽池之中的湖水,甚至都開始冒煙了。
  湖畔的沙灘上,更是炙熱的足可煮熟食物。
  壹隊飛狐軍的騎兵,在湖畔的壹處樹蔭處納涼,順便吃些幹糧。
  “聽說了嗎?”壹個穿著壹件粗布常服的漢軍騎兵,背靠著壹株灌木,對眾人道:“最近會有幾個士子來此,說是要教化夷狄的……”
  其他人聞言,都是壹副驚奇的模樣。
  就這鹽池之地,不毛之所,連喝水都要跋涉二三十裏才能找到幹凈淡水的地方。
  居然有士子要來?
  開玩笑吧!
  就那幫小白臉,來了這裏,用不了三天,恐怕就要哭著喊著找媽媽了。
  “要不要開個賭局?”有好事者立刻就道:“賭這幾個士子能在這裏待多久?”
  賭博與女人,自古就是軍隊的最愛。
  沒有那個軍隊不愛的。
  大家夥壹聽有人開盤,立刻就打起了精神,紛紛從兜裏面掏出壹大把五銖錢,嚷嚷著問道:“怎麽個賭法?賠率如何?”
  “咳咳……”帶隊的隊率,見到這個情況,連忙咳嗽兩聲:“別亂說話啊……這些士子可是受了王命來此,身負重任的,郅將軍與灌將軍和李都尉,都已經三令五申,不得羞辱、恥笑、辱罵受命士子,更要盡壹切可能幫助他們,適應幕南的環境……”
  士兵們聽了,嘿嘿嘿的笑了幾聲。
  然後……
  該開盤的繼續開盤,該下註的繼續下註。
  隊率對此也沒有什麽辦法。
  “希望,此番來的是幾個有點真才實學的吧……”隊率在心裏嘆著氣。
  自半個月前,就有從長安受命的士子來到幕南地區,在郅都、灌何等高級將領安排下,對口進入各個臣服漢家的幕南部族之中,宣揚王化,傳播漢天子的仁德。
  這些年輕的讀書人,剛到幕南不久,就鬧出了不少笑話。
  許多人甚至連三天都沒待夠,就哭著喊著要回長安。
  然後,被郅將軍鎮壓了,統統抓起來,送去南池當勞役了……
  正這樣想著,忽然,這隊率看到遠處的地平線上,出現了煙塵。
  他立刻起身,觀察和警惕起來。
  自從郅將軍破蠕蠕與長林主力後,幕南中部和北部就已經不存在大規模的反漢部族的存在了。
  但是,那些戰敗的蠕蠕人和長林人與壹部分丁零馬匪摻和到壹起。
  經常會對漢軍的小型據點和哨所、運輸車隊進行襲擊。
  這正合漢軍之意,飛狐軍與句註軍的騎兵四散而出,到處尋找可能的敵人蹤跡,然後發起攻擊。
  在血與火之中,年輕的戰士們成長的很快。
  就以這個隊率手下的這些士兵為例吧。
  當三個月前,他們準備來此時,這些家夥還只是壹些沒有見過血的新兵蛋子。
  他們第壹次遭遇敵人時,甚至有蠢蛋因為太過緊張,而忘記了給弩機上弦……
  但經過這數月的磨礪,新兵蛋子們,都已經進化成為老油條了。
  他們已經學會了,在什麽時候休息,什麽時候戰鬥,什麽時候退卻。
  更懂得了,怎麽殺人是最省力的。
  最最重要的壹點——漢軍騎兵的攻擊範圍,開始變得極大!
  壹位騎都尉,率領兩千騎,就可以僅靠隨身攜帶的幹糧,在這壹望無垠的草原上征戰半個月,縱橫兩千余裏。
  漢軍的遠征能力,已經得到了大大增強!
  若非有大漠阻隔,說不定,會有漢騎打過弓盧水,進抵姑衍山之下,問罪單於。
  是以,當隊率壹發行情況,整支漢騎立刻就進入了作戰狀態。
  人人都已經牽上了馬韁,隨時準備上馬奔襲,追殺進入視線的敵人。
  過了壹會,隊率放下了自己壹直高舉的手臂,對眾人道:“可以解除戒備了,是壹支商旅……”
  在這大草原上,如今,出現最多的生物,就是商旅。
  鹽池這壹帶,盡管已經遠離長城兩千多裏,居於戈壁之前,但也時不時的會有大大小小的商旅到來。
  這些商人販賣和收購壹切能賺錢的商品。
  甚至有些時候還會客串壹把人販子。
  正是這些商人,為幕南各部帶來了種種好東西。
  他們販賣著來自中國的鐮刀、鐵鍋、青銅器、布帛,收購羊毛、羊皮、奶酪、肉幹甚至是奴隸。
  當然,妳有黃金或者五銖錢的話,那就更好了!
  托這些商人的福,遠離故土的漢軍將士的五銖錢,總算有地方可以消費了。
  不管是拿錢去商人那裏買點來自中原的特產,還是去某個部族裏瀟灑壹回,都是很值的。
  這支商旅從東方而來,不久就出現在了漢騎的視線之中。
  這是壹支規模壹般的小商旅,總共就五六輛馬車,載著的貨物也不多,基本都是些皮毛和寶石壹類的東西。
  商隊的領頭人,是壹個騎著壹匹棕色戰馬的粗壯大漢,十幾個全副武裝,身穿絳衣的護衛在他左右。
  這些人看上去很精幹,弓馬技術也不錯。
  “應該是遊俠……”隊率在心中想著。
  這年頭,北地遊俠們,算是發財了!
  如今,北地諸郡的遊俠們,但凡能有點名聲,都必定會被商賈們高薪請走。
  成為他們的商隊的護衛、保鏢。
  庇護他們的財產和生命。
  由是,許多聰明的遊俠,在撈到第壹桶金後,索性單幹了。
  帶著自己的小弟,買幾輛便宜皮實的馬車,就可以上路。
  這幕南各部,什麽都要,什麽都缺。
  而各部產出的皮毛,只要運回長城,利潤就是壹倍以上。
  倘若運氣好甚至壹次買賣,就可以連本帶利,全部賺回來!
  錯非是護匈奴將軍下令:所有出塞商旅都需要帶壹定比例的糧食,不然就不許出塞,也不許在塞外各部交易。
  不然的話,這幕南的商旅恐怕會更多。
  沒辦法,這個地區太遼闊了!
  幾乎相當於大半個漢室,方圓數千裏,水草繁盛,鳥獸繁榮。
  此地,有著無數資源和百萬生民。
  沒有商人會放過此地的。
  那大漢下馬,走向漢軍,遠遠的就拱手道:“某家北地郡張元,見過諸君,敢問諸君此地可是鹽池了?”
  隊率沖他點點頭,道:“張先生,此地已是鹽池了……先生若要與此地部族交易,請沿鹽池向南行進壹百裏,那裏就是‘遂寧’城所在了……”
  自王師秉承聖命,對幕南發動攻勢以來,旁的事情,沒有人知道。
  但有壹個事情,已成真理——在大漢王師的鐵蹄之下,幕南各部,統統俯首恭拜長安聖天子,口稱天單於萬歲,然後皆以“編戶齊民”為聖制。
  護匈奴將軍郅都,更是壹面率軍與不臣者作戰,壹面派遣大量能吏和精幹軍官,將投降、歸義、投誠的胡人按照中國制度,編戶齊民。
  不過因為這壹工程實在太過浩大,所以壹直都在不斷推進之中。
  暫時而言,漢軍對於幕南各部,采取的策略是統壹打散,重新混編,然後安置於漢軍為他們選擇的城市周圍居住。
  這遂寧就是鹽池附近最大的聚集點。
  雖然還沒有築城,但此地卻也已經聚集了上萬部族牧民。
  漢軍教授給他們挖掘地窖,進行青儲發酵的技術。
  同時,還按戶發給牲畜、穹廬與苜蓿草種。
  每五戶為壹甲,采用秦代的連坐法。
  壹戶有事,另外四戶就不能逃脫幹系。
  又以十甲為屯,設置屯長,進行管理,屯長皆是選用那些親漢的胡人。
  又在屯上設鄉,鄉長稱為遊僥,以歸義胡人貴族充任(主要是忠勇軍和樓煩軍的老兵)。
  鄉上設縣,縣稱令,這遂寧令暫時就是由漢家樓煩將軍灌何兼任。
  經過數月的管理和教育,如今,遂寧的胡人,基本都已經習慣了這些管轄和制度以及法律。
  許多人都開始學習漢話,嘗試與漢軍溝通。
  而忠勇軍和樓煩軍的老兵們,則在地方上跳下躥,到處宣揚他們的“諸胡有罪論”和“救贖論”。
  倒是忽悠了無數人,搞得現在遂寧每到日出日落之時,就能看見數千人對著長安方向頂禮膜拜,虔誠懺悔與贖罪。
  還別說,經過這麽壹出後,遂寧地方秩序大凈,民心也基本穩定了。
  隊率就聽說,上面的校尉們議論,倘若過了今年冬天,遂寧與幕南其他城市聚集點的牧民可以安然度過,那麽,大漢在幕南的統治,就將如鐵板壹般牢不可破了!
  原因很簡單——誰會去反對壹位能讓自己吃飽肚子,同時享受安定生活的聖王呢?
  腦子裏想著這些事情,隊率壹時有些恍惚。
  卻聽那張元道:“謝過閣下……某此來,是受了護匈奴將軍行轅之請,為遂寧帶來四位士子……”
  說著,從壹輛馬車就走下來四個背著些簡單包裹的儒服男子。
  他們的年紀都在二十七八歲左右,看上去疲憊不堪,但卻對此地環境表示特別好奇。
  他們壹壹上前,做了個自我介紹。
  “楚人王荀……”
  “齊人鄒行……”
  “宜陽楊仆……”
  “雒陽朱勝……”
  這些讀書人倒還頗懂禮貌,也很尊敬漢軍將士們。
  這讓隊率心裏面舒服了些,也就回了個禮,道:“飛狐軍左校尉甲部司馬楊公麾下隊率鹹宣見過諸位明公……”
  鹹宣朝著眾人拱手,道:“諸君既是護匈奴將軍所遣之才,這護送之責,就讓我等來做吧……正好,我部正要回遂寧與樓煩將軍報告這壹路的巡視所見……”
  “那就麻煩鹹隊率了……”張元連忙拱手說道,對他來說,時間就是金錢。
  早點將這四個麻煩送到目的地,他就早壹日可以回程。
  現在是夏季,是最好賺錢的時節了。
  必須抓緊時間,多賺點,要知道了為出塞做這買賣,他可是借了鄰縣大賈朱氏十萬錢,利息很高,壹旦還不上,自己就得把這條命賣給朱家了。
  辭別張元,鹹宣所部就保護著這四個儒生,向著遂寧前進。
  出乎意料的是,這四個儒生,還頗能吃苦,且有著騎術。
  壹百來裏的路程,哪怕是飛狐軍的老兵,也會多少感覺有些吃力。
  但這四個儒生,卻咬著牙齒堅持了下來,這讓鹹宣對著四人的看法有了些變化。
  至少,這四個人不是傳說中的軟腳蟹。
  他們或許能在遂寧做出點什麽事情來也說不定!
  ……
  “這裏就是遂寧了……”在經過壹段丘陵地帶後,壹片碧波百裏的湖泊群出現在王荀等人的視線之中。
  此地,兩面環山,湖水清澈,有蒼鷹翺翔,有鴻鵠於飛。
  真是壹個人間仙境。
  “遂寧,舊為匈奴左賢王在幕南的駐謁之所,乃是南池齊名的好地方……”鹹宣對他們介紹著:“郅將軍逐長林、蠕蠕於遂寧北,於是將此地命名為遂寧,取遂而安寧之意……”
  “未來,此地可能會建造壹座城市,容納居民,不過如今……”鹹宣笑著道:“諸君也都看到了……基本還是穹廬營帳之地……”
  “未來數年,大抵也是如此……”
  王荀等人看著眼前的景色,聽著鹹宣的介紹,卻都是心潮澎湃,難以自抑。
  “此乃天賜之地啊……”王荀贊道。
  “鐘秀之所啊……”鄒行雙眼放光,忍不住摩拳擦掌。
  “翌日或可為吾等之平壤……”楊仆沈聲說著。
  朱勝瞇著眼睛,望著周圍的世界,就差跳起來歡呼了,他道:“荀子曰: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吾等當牢記荀子教誨,壹步壹個腳印,走出吾輩的風采!”
  事實證明,盯上了幕南百萬等待教化和教育的羔羊的,絕不止壹個魯儒,壹個谷梁,壹個楚詩。
  荀子學派,已經聞風而動了。
  王荀等四人,正是荀子學派的精英。
  他們來這裏的目的很簡單——此地夠偏,夠遠,符合他們的要求。
  雜家在安東的成功,激勵了所有有誌於傳道的學派。
  無數人都想著,再找壹個類似安東的處女地,復制雜家的成功。
  而如今,遂寧的景象,堅定他們的想法。
  遂寧之地,雖然地處塞外荒服,不毛之地。
  然而,此地湖泊深而廣,大小湖泊聯袂成群,蔓延百余裏,湖水清澈,水草繁盛,正是壹個王霸之基!荀子學派只要占據此地,並紮根下來,未來就可以向左近千裏輻射,甚至於影響整個幕南。
  屆時,諸子百家相爭的遊戲,就又多壹個玩家。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