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860章 封賞(二)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劉徹看著跪在周亞夫身後的那些軍官。
  這些人中,有他熟悉的人。
  譬如羽林衛和虎賁衛的那兩位校尉以及三位司馬。
  這些都是過去三年,手把手教出來的。
  他們中的每壹個人,在升遷之時,都要先到劉徹身邊,侍從壹個月,仔細觀察後才托付大任。
  畢竟,胸甲騎兵,可不是什麽簡單的兵種。
  這是西元前科技含量和要求最高的兵種!
  沒有之壹!
  哪怕是個小卒子,也要有壹定數學基礎,還得有著足夠優秀的身體素質和合格的身高。
  至於軍官……
  司馬以上,已經必須擁有足夠的文化知識,尤其是軍事技能知識和數學知識。
  不然,根本玩不轉胸甲。
  因此,這些軍官,每壹個,劉徹都很熟悉,閉著眼睛就能叫出他們的名字、籍貫和喜好。
  但,其他軍官,就讓劉徹有些陌生了。
  即使細柳營和南北兩軍的軍官,劉徹也根本叫不出名字來。
  至於飛狐軍跟句註軍以及北地、代國和雁門的邊軍軍官,劉徹甚至連見都沒見過。
  對對方的喜好、習慣和為人,壹無所知。
  不過,這不要緊!
  在古典中國時代,皇帝不需要了解他的每壹個將軍。
  只需要抓住關鍵就可以了。
  更何況,這些人,無論之前他們是什麽人。
  今天之後,就必然會是劉徹的死忠。
  他們也只能全心全意的忠於劉徹。
  不然,全天下的唾沫星子和口水都能淹死他們了。
  對古典時代的中國士大夫和貴族來說,知遇之恩,是要拿命來報答的。
  這就是為什麽,歷史上,絕大部分新皇帝登基後都會迫不及待的提拔官員,在朝堂安插自己的心腹。
  於是就有了:壹朝天子壹朝臣的說法。
  而被新君提拔和安插的人,壹般情況下,是不會背叛也不可能背叛提拔他的君王。
  他們私底下或許會有小動作,或許會有小算盤。
  但在維護自己的君王的利益和權力的問題上,卻肯定會不惜壹切。
  劉徹登基將近四年了,到今天,才通過馬邑之戰,開始扶持真正屬於他的勢力和利益集團。
  這已經很難得了。
  但從另外壹個角度,也可以說他所圖甚大。
  他不願意隨便提拔壹些阿貓阿狗,與舊式貴族和官僚沒有區別的家夥。
  因為,那樣其實是換湯不換藥。
  除了換了壹批大臣,換了壹批不同樣貌的貴族外。
  跟之前,有區別嗎?
  而現在,通過馬邑之戰,劉徹能名正言順的在朝堂和軍隊布局。
  這些被提拔的人,從義縱,程不識,壹直到他眼前的虎賁衛和羽林衛的五位以及細柳營、句註軍、飛狐軍、南軍、北軍還有邊塞的軍官們。
  每壹個都是年輕的,經過了戰爭考驗,尤其是騎兵大集群作戰考驗的新型軍功貴族。
  他們的能力,已經無可置疑。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想法跟思維模式以及三觀,都已經不同於舊式官僚和貴族了。
  他們是天生的騎兵至上主義者和天然的擴張主義者。
  壹切舊有的官僚和軍隊山頭的想法,都不會桎梏他們的思想。
  尤其是出身於虎賁衛和羽林衛的軍官。
  他們是劉徹在四年前開始種下的種子。
  現在,當初的種子,長成了參天大樹,還開花結果。
  是時候,讓這些果實中孕育的種子去灑遍世界,占領世界了!
  這樣想著,劉徹就道:“可!”
  “大鴻臚與太常,請自天下郡國之中,擇其善地,以為功臣封國候選!”
  “諾!”大鴻臚公孫昆邪與太常竇彭祖連忙出列拜道。
  “丞相……”劉徹看向周亞夫說道:“卿為朕之相國,請卿率百官,共同議定有功之士的功勞,然後呈奏於朕前……”
  敕封列侯,當然不是什麽隨隨便便就可以的事情。
  不存在皇帝性質來了,隨手壹指就敕封某某為某某這樣的事情。
  尤其是在漢室。
  漢家列侯,是有封國的!
  這意味著,每壹位被敕封的列侯,都有屬於他的封邑。
  在其封邑,他有與其身份相匹配的候宅。
  還有著與他地位相匹配的侯國系統。
  包括家臣、家丞、家兵和食客以及供應這個列侯的佃戶。
  這就意味著,每壹位新列侯的誕生,都要有壹套復雜而神聖的程序。
  其中就包括了選擇封國。
  封國的大小,必須與受封者匹配。
  要是出現某人食邑不過數百戶,但卻頂著壹個萬戶大縣的爵位。
  這樣的話,不僅僅這位列侯要找個地洞鉆下去,同時,國家也會顏面掃地。
  分封這樣的神聖時期,都能出烏龍。
  還能指望這個國家的皇帝和大臣們,幹出什麽正經事呢?
  除此之外,敕封前,還要占蔔。
  這可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神聖而嚴肅的政治活動。
  代表著皇帝,向列祖列宗報告:今天大漢帝國又多了壹位新的幹將。
  列祖列宗則通過龜甲,回饋信息給皇帝:我們知道了,妳好好幹,別丟我們的臉!
  經過這個程序之後,皇帝,就從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尤其是開國的太祖和自己的父親那裏,獲得了授權,可以分封大臣。
  這在漢室,尤其重要。
  因為老劉家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以孝治天下”。
  在這個價值觀之下,皇帝的任何舉動和措施,都要與先祖,尤其是自己的父親和開國的太祖呼應起來。
  不然,皇帝的行為就可能是被人看成是“亂命”甚至是胡鬧。
  而經過了選擇封國,謁廟之後,還需要選擇壹個良辰吉日,皇帝登臺拜將,向天借力,這才能敕封。
  這是為了重申皇帝受命於天的神聖性。
  劉氏天子,歷代都是這麽個劇本。
  劉徹當然不會去改,也不願意改。
  另外,除了在這殿中的這十三位軍官將要受封為列侯外。
  馬邑之戰的三位主將,無論是在側面出擊,端了南池,繳獲上百萬牲畜的衛馳,還是率領驃騎大軍,在正面不斷戰翻了匈奴人的義縱,又或者在馬邑城下,威懾和壓縮匈奴人的直不疑和程不識。
  這四個人,也都將被封賞。
  已是列侯的義縱和直不疑,肯定將再次增加食邑戶數。
  起碼都是五千戶起步!
  至於衛馳跟程不識,至少也是兩千戶的大侯國。
  不過,他們現在依然都還停留在代國-雁門關附近。
  出戰的漢軍主力,也依然保持著戰備狀態。
  只是遣散了大部分抽調的青壯和民夫。
  這是為了防止匈奴人惱羞成怒。
  不然,前腳漢軍撤兵,後腳匈奴人打進來了。
  漢室豈非傻逼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