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51章 戰河陰之強敵(壹)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元德六年冬十月已巳日(初三)。
  棘南平原。
  郅都所部,終於找到了壹個可以渡河的地點。
  這個河段,在這個平原的北端壹角,與隆起的山脈相距很近。
  可能是因為河面較為寬闊,同時水流平緩的緣故。
  這壹段河流因為寒冷的天氣,徹底冰封起來了。
  厚厚的冰層,足可讓騎兵通過。
  但重裝備就不行了。
  所以,漢軍不得不先派了壹支騎兵渡河,在對岸建立起營地,然後,再搭設壹條浮橋,使得各種重裝備和重載器械的馬車可以渡河。
  在這個過程裏,河陰之敵,似乎完全無視了漢軍的渡河之舉。
  除了在早餐的時候,派來幾支斥候遠遠的偵查了壹番外,其他動作寥寥無幾。
  但郅都卻通過千裏鏡,發現了遠方的草原深處的匈奴大纛。
  “壹,二,三,四……”郅都放下千裏鏡,凝神著望著遠方。
  僅僅是顯露在眼前的匈奴大纛,就有四面之多!
  要知道,匈奴大纛,可不似漢軍軍旗。
  漢軍之中大凡司馬以上的單位,就有自己的旌旗。
  旌旗之上,除了繪有其所屬軍隊的標誌外,還有其主官的姓氏。
  像郅都這樣,統帥著上百位司馬的部曲的大軍,旌旗常常多達數百面。
  這也是王師的象征!
  但匈奴人卻非是如此。
  因為其布帛珍貴,而獸皮更加珍貴。
  壹般來說,唯有部族才會擁有大纛!
  耳熟能詳的,類似折蘭部族的大雕大纛,白羊部族的羚羊大纛,右賢王的狼頭大纛。
  當然以上這些大纛,現在都在漢家太廟,作為天子奉祀給列祖列宗的禮器。
  正因為匈奴的大纛,標誌性極強。
  所以,現在,漢室建立了壹個基本的匈奴大纛圖冊。
  壹本圖冊之上,記錄了大約二三十個匈奴部族的大纛模樣。
  郅都手裏,當然也有著壹本這個圖冊。
  他翻開手裏的那本圖冊,循著記憶,開始辨識起來。
  “白虎大纛!這是匈奴左大將的本部!”
  “蒼鷹大纛!這是匈奴須蔔氏本部!”
  “雙頭狼之纛!蘭氏的本部!”
  壹連三個大纛被辨識出來,郅都的心,猛的沈到底。
  光是這三個大纛,就告訴郅都,自己面對的是漢家最強大的敵人,匈奴的本部精銳!
  匈奴的本部精銳,無需多言!
  旁的不說,只要看,現在的匈奴帝國,全是靠了其本部四十萬邑落支撐才得以維系,妳就知道,這些家夥有多麽厲害了!
  想想看,在匈奴本部的威懾下,連折蘭、白羊、樓煩、休屠、渾邪這樣的大部族,都要乖乖低頭當奴才,就可知,這些家夥不是易與之輩。
  倘若拳頭不夠硬。
  這些大部族為何要臣服匈奴,給匈奴人當狗?
  只是……
  “這鹿頭大纛,是那個部族?”郅都拿著千裏鏡,望著那面矗立在東南方的大纛,沈思了起來。
  從方位上來,這個部族是拱衛在匈奴左大將本部的側翼,擔當其護衛工作的騎兵。
  因此,可以證明,此部族應該也是匈奴的本部騎兵。
  不然,不可能有這樣的地位。
  “大軍大概是中獎了……”郅都放下千裏鏡,對左右部將們說道:“光是已經出現的大纛,就是四面,沒有出現的,估計也有兩三面……”
  諸將聞言,也都有些肅穆。
  壹面大纛就是壹個部族。
  最起碼是壹個萬騎!
  匈奴萬騎,壹般五千騎到八千騎左右。
  這意味著,在河陰及其附近,猬集了超過五個萬騎的力量,總兵力至少是三萬騎。
  也就是漢軍全部力量的兩倍!
  在六年前,這樣壹支力量,足以沖開長城,侵擾整個漢家北國,讓漢室不得不動員整個關中的力量去應對了。
  沒有十萬以上的軍隊,漢軍根本不敢與之正面抗衡。
  而在如今……
  “我們卻要用壹萬五千人就面對這樣的敵人……”有人在心裏感覺有些害怕:“這怎麽可能?”
  但卻也有人興高采烈,摩拳擦掌。
  尤其是忠勇軍的那些將官,只恨不得率軍沖過去,將那些渣渣的腦袋擰下來,好洗刷自己的罪孽,升華為諸夏。
  更有表面上不動聲色,但實則卻決定大幹壹場的人。
  譬如,陌刀營的將官們。
  “這樣的局面,正是我輩表現的大好機會!”陌刀營的兩個校尉都是喜不自勝的相互看了壹眼。
  對他們來說,還有比現在這樣的情況更好的戰場嗎?
  只要想到敵人如潮水般用來,卻在陌刀軍陣之前,化作殘肢斷體,他們就在心裏面笑的都快樂開了花。
  但郅都卻跟這樣將官不同。
  身為將主,他很清楚,此刻,冷靜才是唯壹正確的辦法。
  “我軍撤退是不可能了……”郅都對眾人道:“退則等於取死!”
  眾人聞言也都點了點頭。
  這是連小兵也明白的道理。
  因為,漢軍是走的捷徑,占據的棘南。
  本意是好的,因為只要河陰之敵不多,漢軍就可以比較輕松的拿下河陰,獲得立足點。
  但可惜,現在,河陰之敵何止是多啊!
  他們比漢軍的總兵力的壹倍還多。
  在這個時候,漢軍膽敢撤退,甚至哪怕是固守棘南,都是死路壹條。
  匈奴人不需要做別的事情。
  分出壹萬騎兵南下切斷漢軍的補給線就可以了。
  而在棘南的漢軍倘若想要保護自己的補給線。
  那麽,先前走捷徑而來的問題就會立刻爆發!
  因為從棘南下增山關的路,遠比從河陰下增山關更窄更險要。
  匈奴人只要守住某些隘口和峽谷。
  然後,漢軍就將迎來死亡之路。
  狹窄的小道和崎嶇的山路,將會讓漢軍體驗壹次當年秦穆公的軍隊在崤山遇到晉軍的滋味。
  所以,後退是死!
  唯壹的生路,就在眼前。
  只要擊敗眼前之敵,占據河陰,就可以保護自己的補給線。
  更可以為大軍找到壹個合適的避風港和基地。
  但用壹萬五千人就想擊敗至少三萬的敵人?
  郅都感覺,這有些實在是太難為人了。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例子是有很多。
  但多數都是敵人傻逼了,犯下了無可饒恕的錯誤,或者,己方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同時對方內部紛擾不堪,令出多門。
  匈奴人像是個傻逼嗎?
  或者說,現在對面的匈奴人在內訌嗎?
  郅都不知道。
  但他清楚,為將者,決不能將勝利建立在敵人的愚蠢或者錯誤上。
  好在……
  論起進攻,郅都或許對自己的軍隊還有些疑慮。
  但防守的話?
  漢軍怕過誰?
  哪怕此地沒有城墻和城塞可以依靠。
  但諸夏民族,自古就是善於利用地利的民族。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