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戰鬥力爆表的禦史們(壹)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4
送走袁盎,劉徹立刻就有了決斷。
“備車!”劉徹將王道找來,吩咐道:“孤要去拜訪禦史大夫!”
這事情要把手尾處理好,必須得晁錯配合。
原因很簡單,此時,禦史大夫衙門號稱亞相,能管的事情,多了去了。
按照漢室制度:“禦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職相參,總領百官,上下相監臨!”
因此,自從太尉官舊廢不置後,禦史大夫就順應形勢,擠進了三公的序列。
什麽叫三公?
《春秋》中說: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相何以三?自陜而東,周公主之,自陜而西,召公主之,壹相處乎內!
而在漢室,禦史大夫確實有著實際的三公權柄!
基本上,妳把禦史大夫衙門看成中紀委+中央辦公廳+秘書處以及部分中組部的組合體就可以了。
因為禦史大夫的權柄在漢代極重,是以,時人常將丞相府與禦史大夫衙門合成二府。
無論漢書還是史記,或是三輔黃圖,此類說法屢見不鮮。
半個時辰後,劉徹的馬車在禦史大夫衙門前停下。
早在劉徹到達前的壹刻多鐘,先期快馬報信的使者就已經通知了禦史大夫晁錯。
所以,劉徹剛剛下車,晁錯就領著禦史大夫衙門上上下下的四十五位佐官出迎。
“臣錯拜見家上!”晁錯走上前來,對劉徹拱手壹禮。
“晁公快快請起……”劉徹連忙上前躬身道。
“家上,請……”晁錯低頭道。
“有勞了!”劉徹笑著與晁錯並肩進入禦史大夫衙門的大門。
在漢代,禦史大夫衙門與丞相府僅有壹墻之隔,兩者實際上,全部都是建在靠近未央宮北闕的宮墻之內。
甚至於,這兩個衙門的壹些屬官,幹脆就是在皇宮裏上班的。
譬如禦史大夫衙門的禦史丞,管得就是宮裏的大小事務,妳要知道,當此之時,宮裏面也不全部都是宦官,還有著大批的禦史、尚書、謁者以及侍中還有郎中等天子近侍,這些官員,全部都是文官!
因此,這些人的管理之權,就落在了禦史丞身上。
劉徹擡起頭,打量著禦史大夫衙門的裏裏外外。
不得不承認,禦史大夫衙門比內史衙門大氣多了。
門口站崗執勤的全部是禁軍的衛兵。
整個衙門內部,完全就是皇宮的延伸。
各種閣樓殿宇,數之不盡,數以百計的大小官員穿梭其中,前來辦事的其他衙門和天下郡縣的官吏,更是如過江之鯉,延綿不絕。
劉徹只是粗略的看了壹下,目測,整個禦史大夫衙門起碼占地壹千畝以上。
在這個龐大的機構中,單單是夠資格上朝議,發表意見的朝官就有四十五人,其他佐繚、屬官和辦事跑腿的雜役,起碼是十倍於此,加上打掃衛士、整理文案的下人,這個衙門裏常駐的吃公糧的人至少壹千多號。
無怪前世晁錯當了禦史大夫後,就如脫韁野馬,再無人能阻攔。
實在是這個衙門的權柄太重了!
晁錯壹入主,立刻就如魚得水,發揮出超強的戰鬥力。
“家上……”晁錯見劉徹看著禦史大夫衙門裏往來的人群有些發呆,在壹旁解釋道:“將到年關,天下郡縣監察禦史以及派駐各諸侯國的監禦史們都回來了,加之,今歲是今上即位後的第壹個大考年,是以,各地郡守也會陸續進京述職,臣這裏就比較忙了壹點了……”
劉徹點點頭,笑道:“晁公操勞國事,辛苦了……”
“不敢,為陛下效忠,是為人臣的本分!”晁錯笑著回應。
對於劉徹這個太子,晁錯現在基本是保持中立態度了。
只要太子不來破壞他的計劃,那太子想玩什麽,那就隨便玩什麽吧!
他晁錯只求能削藩成功,青史留名,借此封侯拜相,讓後人為他的豐功偉績而膜拜。
除此之外,他別無所求!
只是……
“太子今天過來,恐怕是有事情……”晁錯自然不傻,太子忽然來訪,要是沒有什麽事情,鬼信呢!
而且眼前這位可是出了名的不安生。
這半年來,又是推恩,又是考舉,各種刷聲望,甚至還把聲望刷到了河東,刷出了壹個漢鼎。
縱觀整個漢室歷史,像眼前這位能折騰愛折騰還折騰出成績的,這還是獨壹份!
有時候,晁錯都不免想,這折騰來折騰去,難保不會捅個什麽簍子出來。
到時候就好看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劉家的太子,就算把天給捅個窟窿,那也就最多吃頓掛落而已。
漢室至今五十三年有余,歷三帝壹後,還沒有廢太子的先例!
抱著這樣的心思,丞相與他的佐官們陪著劉徹,來到禦史大夫衙門的壹座僻靜的大殿中。
“家上請上座……”晁錯很有禮貌的將劉徹請到上首的主位,安頓下來後,才帶著群臣各自坐到位子上。
劉徹坐下來,不緊不慢的喝了壹口禦史大夫衙門的茶,這才開口問道:“請晁公為孤引薦壹二在坐俊傑!”
晁錯不明白劉徹葫蘆賣的是什麽藥,但,介紹大臣給太子認識,這是臣子的本分。
於是,晁錯很有耐心的起身,對著劉徹躬身壹拜,介紹了起來。
“家上……這壹位,乃是臣的副手,河南郡人薛蔡,十壹年舉為安陽縣縣令,十三年任河上郡司馬,遷為蜀郡禦史,其後累任為給事內領禦史、石渠閣寺禦史現任禦史丞,主管宮籍大小事務,陛下常以為善!”壹個年紀大概四十多歲的國字臉絳衣禦史站起身來,朝劉徹微微壹笑,拜道:“臣蔡拜見家上!家上萬安!”
“安!”劉徹連忙起身。
禦史大夫衙門在冊在京禦史是恒定的四十五人。
這四十五人按照制度,分為五曹,五曹主官叫侍禦史,分別掌管著各曹的監督彈劾大權。
而管這五曹的,就是禦史丞。
但是,在漢代,禦史丞其實有兩個。
壹個就叫禦史丞,坐著這薛蔡的工作,輔佐禦史大夫,管理宮中事務,同時負責與蘭臺溝通,處理各種天子詔命和文書。
權柄不可謂不大!
但劉徹此刻卻沒什麽想結交這人的心思。
概因為,真正的實權人物,掌握大權的大拿,也是劉徹此來最重要的目標還沒有出現。
晁錯向後壹步,指著壹個在眾多禦史中相對老的五十多歲的男子,介紹道:“殿下,這壹位,也是臣的副手,河內人楊奮,十四年貲為侍中,因侍奉先帝勤勉,嘉為大夫,後任為楚國監禦史,深得故楚夷王贊賞,向先帝舉薦之,於是召回長安,任為禦史中丞至今八年了!天下郡國官吏由此公監之!”
“即使是陛下,也以為長者,臣亦常敬之重之!”晁錯由衷的道。
“臣奮拜見家上,家上萬安!”楊奮微微躬身拜道,臉上卻沒有什麽表情,始終板著臉。
劉徹聽著,也是仔仔細細的將這位楊奮打量了壹番。
這位禦史中丞雖然年紀在眾多禦史中算比較老的壹個了,但依舊精神抖索,生著濃眉大眼,方臉,顴骨高聳,看上去臉有點瘦,但卻有種不怒自威的味道,整個人的形象與那位天朝號稱地雷陣的先總理比較像。
劉徹微微壹笑:“中丞有禮了,孤常常聽人說,中丞楊奮,不茍言笑,今日壹見,名不虛傳……”
這壹位就是劉徹此來主要要找的人了。
因為按照漢室制度,禦史中丞為禦史大夫副手,秩比雖然不過千石,但卻有著監督天下百官,彈劾九卿的職權。
毫不誇張的說,遇上這壹位,就算是兩千石封疆大吏,在他面前,也得賠笑!
在此時,禦史中丞就是西漢的中紀委書記!
日後,禦史中丞的權柄更是不斷擴大。
小豬當政時,設置刺史部,這些刺史就是歸禦史中丞管的!
即使是現在,刺史的前身,郡監察禦史和各國的監禦史,也是歸著禦史中丞管!
所謂監察禦史。
這是壹個秦始皇發明的官職,跟禦史大夫壹樣,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造就的產物。
到了漢代,依然沿襲這個制度,用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度,防止諸侯王和地方郡守玩脫了。
不然,以各諸侯王和郡守的權柄,要是沒個明面上的威懾力,想殺人殺人,想強搶民女強搶民女,這世界還不得被他們這些家夥玩壞了?
根據後來三國時期夏侯玄的說法是:先王達其如此,故專其職司而壹其統業。始自秦世,不師聖道,私以禦職,奸以待下;懼宰官之不修,立監牧以董之,畏督監之容曲,設司察以糾之;宰牧相累,監察相司,人懷異心,上下殊務。漢承其緒,莫能匡改。
這是夏侯玄在出任曹魏的征西將軍前與司馬懿的對答之中對西漢監察禦史的分析。
從這還是可以壹窺西漢時期監察禦史的職能的。
當然,在三國的大門閥看來,這監察禦史真是壞死了,設置這個職位就是對俺們這些“善良的士紳”的不敬,是秦國的暴政,大大的壞!
但在此時,漢室朝廷壹天比壹天重視監察禦史和統領監察禦史的禦史中丞。
隨後幾十年,禦史中丞將取代禦史大夫,成為三公之壹。
基本就相當於後世天朝的中紀委書記進入長老團,取得投票權壹樣,是不可阻擋和必須發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