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調教大宋

蒼山月

歷史軍事

  慶歷六年,歌舞升平的趙宋王朝。迎來了壹個瘋子……   親眼見識了大宋的雍容華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99章 給觀瀾儒生加點料

調教大宋 by 蒼山月

2018-6-15 15:54

  對於上院這幫二世祖,唐奕早就看不順眼了。
  奶奶的,看不上這個,看不上那個,拉幫結派不說,還成天牛的不行。
  關鍵是,程顥、程頤這兩個貨還公開傳道,讓唐奕更是十分的不爽。
  妳自己想當聖人就算了,還鼓動別人,還特麽在觀瀾書院裏鼓動,必須滅掉!
  而且,範仲淹擔心的那些什麽攀比啊,紮堆啊的問題,也太好解決了。
  貧富不壹?奢靡成風?
  好辦!
  統壹標準,統壹配給,吃壹樣的,用壹樣的,誰也別帶書童、使女,誰也別搞特殊化,都拉到同壹個水平線上,不就得了嗎!
  老子連內褲都讓妳們穿壹個料子的,我看妳還怎麽比?
  拉幫結派,相互擠兌?
  更好辦了,軍事化管理,讓他們抱成團兒,都來恨我壹個啊!
  好吧,其實這裏面唐奕是有私心的,或者說,有他自己的考慮。
  觀瀾的這批學子,就算唐奕不了解歷史,用眼睛去看,也看得出,這都是大宋未來的希望之星。
  不說別的,這裏面能當上宰相的就不下十個,能開派立說的也是壹片壹片的,更有的可以揮軍千裏,封疆闊土,可以奠定古華夏千年的科學基礎。
  不論妳穿越到哪個時代,不論妳怎麽使勁,都很難聚攏像這樣的壹群人才了。
  這些學生,不但是大宋今後幾十年的頂梁柱,更是唐奕實現他的終極目標的壹大助力。
  唐奕十分慶幸可以聚攏這樣壹群人,十分慶幸在他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價值觀之前,把他們改造成最好的樣子。
  那如何改造呢?
  任由他們自行發展嗎?
  那肯定是不行的。
  先不說二程的理學比原子彈的殺傷力還大,按原來的歷史:
  章惇會把蘇軾往死裏弄;張載會被王安王送回老家當教書匠;沈括混成了貪汙犯;王韶打下的千裏江山讓司馬光還了回去。
  壹場熙寧變法,讓這些學子之中的絕大多數人站了隊,成了黨爭的中堅力量。
  說不好聽點,壹個個都成了只會吵罵、構陷的,沒籃子的偽君子。
  當然,如今有了唐奕,這壹切可能都不會發生。但是,唐奕覺得還不夠。
  將來,他要幹的事情,不是依附於原本的歷史軌跡,而是要超脫歷史,把華夏民族推上壹個全新的高度!
  文人、君子之臣,是玩不轉的。
  唐奕想趁著他們還年輕,趁著還處在“被灌輸”的年紀,在他們的生命中添點料。
  在不失本心的同時,添壹點血性,加壹點兒狼性。
  所以,唐奕現在需要曹滿江!
  ……
  唐奕把他的想法壹說,歐陽修直接就炸了。
  “成何體統?成何體統!?”
  “這怎麽能行!?大宋第壹書院、文教聖地之中,怎麽能把武人的粗鄙沾染進來!?”
  杜衍和尹洙此時也沈默了。
  他們知道唐奕的本心在哪兒,但是,這種法子,作為學儒尊禮了壹輩子的他們,也有些無法接受。
  只是範仲淹!
  範希文盯著唐奕的眼睛,壹字壹頓道:
  “大郎可知,若稍有不慎,書院百多號學子的前程和命運就都毀了。”
  為人師者,這是他不得不去擔負的責任!
  唐奕聞言,冷然壹笑,“與大宋的前程和命運相比,百多人的命運又算得了什麽呢?”
  !!!
  “好!”範仲淹猛壹拍桌子。
  “妳放手為之!老夫擋在妳前面!”
  ……
  有範仲淹這壹句話,唐奕心裏就有了底。
  只不過,想招曹滿江來回山,不是說說就行的。
  畢竟觀瀾書院是民學,曹滿江就算再不得誌也是官身。讓他放棄軍籍,以武人之身到壹個民學來,聽著就不靠譜。
  所以,基於朋友之間的尊重,唐奕不能直接讓趙禎退了曹滿江的軍籍。他禮貌性地給曹營頭寫了壹封信,先征求壹下他的意見。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正是這番猶豫,讓他晚了壹步。
  ……
  九月,儂智高叛亂進壹步擴大。
  在圍困廣州五十七天久攻不下之後,儂軍暫時退去,轉攻賀州、昭州,連下兩城。
  廣西鈐轄王正倫以身殉國,王從政、徐守壹等壹批文武官員也相繼戰死。
  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廣西南路諸州戰死的戰死,出逃的出逃,竟無壹人可阻儂人兵鋒。
  趙禎壹面令許余靖引交趾軍兵入境壹同平亂,壹面從慶興軍路調兵南下。
  關鍵時刻,狄青終於站了出來,上表請戰。
  他說:“臣行伍出身,除了戰場殺敵,沒有什麽可以報效國家。希望能帶得數百個蕃落騎兵,再加上壹些禁兵,去將叛賊的頭砍下送回京城。”
  趙禎自是高興。
  但卻仍有不放心,便把王德用和龐籍兩位精通戰事的重臣叫到身邊,讓他們說壹說,狄青南下平叛可行與否?
  龐籍道:“值此危局,非漢臣不可!”
  這是在肯定狄青的能力。
  “但是……”好吧,王德用和趙禎讓他這個但是弄的直膩歪。
  文人說話就是不痛快,總帶著個惱人的“但是……”
  “但是,仍需派壹文臣輔佐。”
  趙禎聞言點頭,“卿家所言極是。”
  不廢話嗎?大宋軍人出去,什麽時候不都得跟個文官監視著。
  但是,王德用卻不幹了。
  媽了個巴子,都火燎腚毛了,還特麽想防著俺們?
  遂語出聲,“若派監軍,不如不用狄青!”
  王德用的言下之意,信不過就不要用。
  趙禎壹窘,自覺有點過份了,都這個時候了,還監什麽軍?
  “那就……不派。”
  第二天早朝,趙禎便任命狄青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負責處理廣南叛亂之事。
  趙禎也算夠意思,既然都不派監軍了,那幹脆徹底放權,把將荊湖兩路、廣南諸路的軍政大權全交給了狄漢臣。
  不過,朝臣們不幹了。
  本來,狄青以軍功入西府參與論政之事,就是大宋開國以來絕無僅有的,現在趙禎又要把整個西南的軍政兩務交於狄漢臣壹人手中。
  這怎麽能行!?讓我們文官去給壹個武將行下屬之禮?
  堅決不能幹!
  但是,趙禎心意已決,誰說也沒用。
  最後,只得在用兵上給狄青打了個折扣。
  原來是讓他帶兩萬西軍、壹廂禁軍南下,現在只給了三千西軍,壹營禁軍護衛,余者各地廂勇丁補,以此來安撫朝臣。
  王德用氣的差點沒歸了天。
  奶奶的!這真是又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三千西軍妳特麽折騰什麽去?
  廂勇丁補!?
  各地的廂軍連軍械都配不全,除了搬石頭,就是扛土包,基本上就沒拿過刀。
  讓他們去幹嘛!?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